-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摆在作者面前的这本书是我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也是我最近几年关于企业
配股政策研究的总结。从 年开始,我就对中国上市公司配
1999
股中的一系列问题深感兴趣,于是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着手对
课题设计规划,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年 月,我申报的
2001 9
“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
助。 年 月,我申报的“盈余管理与资源配置”课题获得
2002 8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立项资助。这些因素更进一步促使我把
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企业配股的研究上。
在美国,关于股权再融资( ,简称
Secondar euit offerin
y q y g
为 )的研究由来已久, ( )提出了著名的“发行
SEO Smith 1977
之谜”( ), ( )提
therihtsoffer uzzle LouhranandRitter 1995
g p g
出了股权再融资的“长期业绩之谜”( ),大
thenewissues uzzle
p
量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日本、欧洲和其他资本市场股权再融资
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① 。但是,国内有关配股融资的学术研究
却是刚刚起步,现有的成果主要是围绕企业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
行的盈余管理,而对有关配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却鲜有涉猎。很
① 有关“发行之谜”和“长期业绩之谜”,请参阅本书第三部分。
2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与经济后果研究
显然,对于配股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现象的描述,而应当对配股各
参与人的行为提供理性的解释,对改进配股效率提供科学的实证
证据。以此为目标,本书在研究视角上力求新颖,方法上力求严
谨,希望能在配股融资的研究方面抛砖引玉。
在中国,参与配股的各方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上市公
司、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中小投资者和中介机构。不同的利
益导致了参与各方不同的行为。政府监管部门负责配股规则的制
定和配股资格的审查,对申请企业进行监管;上市公司虽然处于
被监管角色,但是可以采用一定的对策规避监管,满足其对配股
融资的偏好;大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控制人和内部信息拥有者,
其配股行为和对配股资金的转移都对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至关重
要;中小投资者在配股决策中处于弱势地位,在配股过程中,他
们可以做的是自己是否参加配股和是否继续持有股票的决策;中
介机构则是配股中政府、企业、投资人之间的桥梁。各方之间的
关系和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博
弈促进了配股政策朝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尝
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参与人在配股中的行为进行探索,力图
对各方的行为及其经济后果进行解释。
本书的内容是探索性和前瞻性的,本书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政
府与企业的动态博弈对配股政策的影响,首次比较了盈余管理的
不同方式在计量上的优劣,首次考察了公司配股后的长期回报率
业绩和会计业绩,首次研究了大股东的配股行为及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