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氧气瓶容量是多少?一般是用压缩机将氧压到15MPA的压力后注入钢制氧气瓶中.最常用的氧气瓶容量为40L(瓶外径219mm,长度1590mm,壁厚8mm,重量67KG)这种瓶在15MPA的压力下装气量为40*150=6000L(即6立方米) 在5MPA的压力下为40*50=2000L(即2立方米),依此类推.2、氧气瓶为什么不能接触油脂?油脂,特别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脂,很容易气化放热。由于纯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促使可燃物的猛烈燃烧。油脂类物质遇到了纯氧,其气化速度大大加快。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温度迅速上升,很快就会引起燃烧。如果氧气瓶口沾上油脂,当氧气急速度喷出时,使油脂迅速发生氧化反应,而且高压气流与瓶口摩擦产生的热量又进一步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所以沾染在氧气瓶或减压阀上的油脂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这就是氧气瓶特别是瓶嘴及与氧气接触的附件严禁接触沾染油脂的原因。应采取的措施为:①氧气瓶上及贮存氧气的库房应有严禁油脂的标志,提醒人们注意除了氧气瓶不准接触油脂外包括与氧气接触的附件(如减压阀、焊接炬、输气胶管等),都不能接触油脂。②贮存氧气瓶的库房及运输车辆都严禁与油脂类物品同贮、同运。如库房、车辆沾染有油污要彻底清除掉,才能贮存或装运。③氧气瓶在贮存、运输进要戴上安全帽,防止油脂或尘埃的侵入或氧气瓶嘴受到机械损伤。④对于使用、贮运操作及管理人员都不得穿戴沾染油污的工作服、手套等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⑤如果钢瓶一旦粘染上油脂类物质,应该用四氯化碳或清洗剂等及时擦净,但切不能用可燃的有机溶剂擦拭。
截止到昨天下午1点,共有53人死亡,70人受伤需要治疗,重症患者15人。
主持人:大火造成了50多名逝者,我们就假设,如果有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疏通,走这个疏通渠道,如果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消防常识,会不会避免这么多人的伤亡?
白岩松:我觉得我们最该做的假设是,假如是我呢,我能够逃生吗?答案相当不乐观。我先举两个细节,刚才其实已经说了一句,所有逃生了的人只死了一个,因为消防人员最后救出了160人,包括自己逃生的。但凡逃生成功的人,都是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消防常识的。那么,几乎剩下的死者全是在室内的,最触目惊心的是,居然有一个2楼的三个人死在卫生间里头,他要逃生是完全可以活下来的。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然在17楼有一个74岁的、患有帕金森症的一个老人,在老伴的鼓励下,从17楼安全逃生到地面。那么你就看,拥有常识和勇气就非常的重要!
公安部消防局的副局长朱力平,他就讲了三点。这个火是从外面向里烧的,因此逃生就是最管用的,你要向楼道里去逃,你要知道它的消防通道,甚至连熏黑的地方都少。但是,如果要是从里向外烧的,那你要把门关紧,你发现有烟从门缝里进来,你要用湿条把它裹住,用个手绢什么的到窗户那呼救,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逃生一定要果断。在这次的火灾当中,有9个施工的人员就在原地,既不往上走,也不向下走,最后全死在原地,就是他蒙了。
第三个是要走消防通道。我刚才已经讲了,消防通道其实连熏黑都没有,就是没那么严重,可是我们很多的居民在那儿摆放自行车等等。
当说到这儿的时候,我们有可能把矛头要引向,好像对住户他缺乏常识等等。我想说的是,是谁让我们缺乏常识?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社会,该如何去补充这样的常识,让更多的人将来在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可以拥有常识、可以获救?
主持人:我们怎么补上这一课?
白岩松:我觉得,这就必须首先要从政府高度重视。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们去日本采访的时候,专门拍了一个小学里头,在不通知小学生的情况下,校长突然拉响了火灾的这种警铃。结果出乎我们预料的是,就在几分钟的情况下,所有的小学生在老师的率领下,用着正确的姿势、用着湿手绢捂着鼻子,然后全部到操场集合。因为国家规定,每个学期必须进行一次相关的这种演习。
我注意到这次上海,已经在昨天开会,然后今天媒体已经登出来,强调今后上海的教育当中一定要加入防灾等等这方面的演习。仅仅上海吗?我觉得应该是全中国,因为常识是可以救命的。还是那句话,平常的时候多买点儿药,关键时刻少买棺材。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了日本,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下今天下午我们中央电视台驻日本记者发回来的报道。
电话采访
张浩宇 中央电视台驻日本记者:住宅建筑一般都不是很高,在楼梯口均有消火栓,各层公共空间有警报器,房子里的屋顶上也有火灾和煤气自动感应器。物业公司每年都会对这些消防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消防部门还会每隔几年组织居民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和知识教育。一旦家里发生了火灾,日本的民众可以从最少两个安全出口下楼梯逃生,如果被困在家里头,还可以通过阳台的逃生梯逃生,这种逃生梯每隔一户就有一个,发生火灾的时候,只要单手将其掀起,放下折叠梯就可以直接通到楼下。阳台上与隔壁住户之间还有一种特殊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解与写作参考范文.docx VIP
- 202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pdf VIP
- 运动会铅球宣传稿.docx VIP
- 《离心机 安全要求gb 19815-2021》详细解读.pdf
- 2025年1月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真题(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湖北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课件.pptx VIP
- 58同城如何发布房屋出租信息?房屋出租技巧?.doc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