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0 卷 第 5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 o l. 20 N o. 5
2004 年 9 月 T ransactions of the CSA E Sep t. 2004
基于超声波传播特性的液态食品质量检测系统研制
1 1 1 2 ※
刘东红 , 叶兴乾 , 周向华 , 吴昭同
( 1.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杭州 310029; 2.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 杭州 310027)
摘 要: 研制了一个适用于液态食品超声波传播特性检测的装置, 利用超声脉冲发射和接收测定液态食品的超声传播速
度、声衰减和声阻抗。声速检测采用比较法, 相对误差小于 0. 5% 。利用声传播途径通过方程计算声衰减和声阻抗, 计算中考
虑了传播过程的声反射和声透射, 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利用该装置研究发现苹果汁饮料中原果汁浓度与声速有良好的
线性相关, 具较好的实用性, 可以应用于食品质量的超声检测。
关键词: 超声波; 检测装置; 声速; 声衰减; 声阻抗
中图分类号: T P 559; T S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04)
0 引 言 检测装置。
食品工业中存在大量的液态形式的原料、成品及半 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 1 所示, 由测试池、脉冲发生
电路、 接口电路、整形放大电路、 转换电路、计
成品,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检测和 I O A D
算机组成。两个超声换能器用环氧树脂相向粘贴在方形
控制, 而传统的检测分析方法对各种成分的物理化学特
玻璃测试池的两侧, 一个为发射平面, 一个为接收平面。
性检测通常采用化学试剂法, 这些方法检测速度慢、需
换能器由来自脉冲发生器的电子尖脉冲触发, 产生一个
要准备大量样品或破坏食品成分, 无法适应在线检测的
超声宽频脉冲, 经测试池器壁和样品中传播, 以及在器
需要。超声检测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 声
壁反射后被接收换能器所接收。接收的超声信号经整形
传播速度、声衰减和声阻抗等超声量和媒质特性及状态
放大和 转换后通过软件记录分析。所有检测过程
有关的特性进行测定, 通过测量这些声学量, 可以了解 A D
都由微机进行控制。超声换能器由中国船舶总公司 715
被测媒质的特性和成分的变化, 判断材料内部的物理化
所提供, 中心频率为 2 , - 6 带宽为 20% ,
[ 1 ] M H z dB A D
学性质 。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 超声检测有其独特的
转换卡采用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的 20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博贸——致力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安全梯具品牌博贸——只做高品质.PDF
- 博硕士数位论文指导课程.PPT
-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博士硕士学位.PDF
- 卫气虚模型大鼠血浆代谢标志物月节律变化的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PDF
- 危岩落石轨迹及拦石构筑物稳定性分析-路基工程.PDF
- 印刷板式柴油机复杂关键件设计与制造专利分析简报-中国船舶与海洋.PDF
- 印刷技术之模切与压痕-点晴模切ERP管理系统.PPT
- 印染污泥混燃特性及其燃烧动力学模型-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PDF
- 危险废物-沧州环保局.PPT
- 卸压法治理井壁结构破裂的模拟试验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 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法的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广州大学学报.PDF
- 基于语音参数的普通话韵母区别特征-声学技术.PDF
- 基于辩论的多Agent商务谈判认知模型-计算机工程.PDF
- 基于身份的电子文档域密钥分发算法及协议Identity-baseddomainkey.PDF
- 基于选择性激光烧结的石墨骨架电镀铜工艺试验研究.PDF
- 基于银纳米线复合透明电极的可弯折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应用化学.PDF
- 基于阈值的脑白质纤维概率跟踪算法-计算机工程.PDF
- 基于随á测井资料的井漏位置识别及压井液密度确定-测井技术.PDF
- 基于量子行走的局域与离域化控制及试验方案.PDF
- 基于阅读的小学语文表达课的实践与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