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复习小结》word版.doc
总论
概论、起源与发展
基本概念
中 药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学
广义——是研究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狭义——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本 草
——是我国传统药学和药学著作的统称。
历代主要本草
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作者不详,成书于东汉末年(约二世纪),作者不详。载药365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首创药物三品(功用)分类法,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成书于公元500年前后。载药730种。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的药学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开创了以病类药之先河。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作者苏敬等,成书余唐显庆四年(659年)。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开创了药学著作的先例。
经史证类
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于1082年。载药1558种。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是完整流传的最早的综合性的本草著作。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成书于1578年。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完备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流传甚广,影响中外。
本草纲目
拾遗
——作者赵学敏,成书于1765年。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16种。纠正和补充《本草纲目》的内容。
中华本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纂,199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出版。载药8980种(另载民族药1641种)。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年来的药学成就,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全部内容,被誉为“新的《本草纲目》”。
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先后颁布了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共九个版次。其中,2010年版《中国药典》载药2136种。是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产地与采集(略)、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道地药材
——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品种优良,疗效突出的药材。
采集原则
——应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为依据,在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进行。
采集方法
全草类药材——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
花、花粉类药材——花类药材一般在含苞待放时采摘花蕾,花粉类药材则须适时采取。
果实、种子类药材——果实类药材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集,种子类药材通常在种子完全成熟后采集。
根、根茎类药材——多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集为佳。
树皮、根皮类药材——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产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
动物昆虫类药材——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
矿物药材——全年皆可采集,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
中药的炮制
含 义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目 的
——减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性能,改变性状,纯净药材,矫味矫臭。
方 法
修治: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作好准备。
水制: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水火共制:既用水又用火,或加入辅料共同处理药物的方法。
其他制法:系指上述四类以外的一些特殊制法。
中药的性能
概 述
性能的含义
——是指药物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和功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等内容。
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
——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以偏纠偏)。
四 气
含 义
——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内 容
——包括寒、热、温、凉、平五个方面。
确定依据
——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对其寒热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概括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他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运用原则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五 味
含 义
——是指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
内 容
——包括酸、苦、甘、辛、咸、淡、涩七个方面。
确定依据
——五味既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又是药物功能的高度概括,后者构成了五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作用
辛——发散,行气,行血。
甘——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酸(涩)——收敛,固涩。
苦——清泄,降泄,通泄,燥湿,坚阴。
咸——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淡——渗湿利水。
升降浮沉
含 义
——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确定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石灰生产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资料.docx VIP
- 船体装配工培训.pptx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书面表达及范文.ppt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x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答案).docx VIP
- 《审计基础》课程标准.pdf
- 2024-2025学年度南京市鼓楼区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真题模拟检测.docx
- 餐饮服务员岗位培训.pptx
- 寒假放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pptx VIP
- 沪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 语法 Grammar 特殊疑问句(含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