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重点总结》word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科学重点总结》word版.doc

眼的组织解剖 视器的组成:眼球、眼附属器、视路。 眼球: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睫状体) 眼附属器: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一、眼球 (一)眼球壁 1、角膜分层: 上皮细胞层,35μm,抵抗力强,再生力强; 前弹力层,不可再生; 基质层,500μm,90%,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质地坚韧,有保护作用,损伤后不可再生; 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分泌,可再生; 内皮细胞层,角膜-防水屏障功能,独特的泵功能,终生不可再生,损伤后主要依靠临近细胞的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陷区。 角膜生理特点:是眼的主要屈光介质;具透明性,本身无血管;表面含大量的感觉神经;营养来源于泪膜、房水及角膜缘血管网。 2、巩膜,由外向内分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3、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无明确分界线,亦称角巩膜缘。 解剖结构上 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 临床上 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组织学上 是角膜干细胞所在处。 4、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前端和虹膜根部。内包含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5、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含营养、遮光、调节功能。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瞳孔括约肌,副交感N,散瞳;瞳孔开大肌,交感N,散瞳。 睫状体,前1/3称睫状冠,内表面700-80各纵行放射状脊样褶皱称睫状突,分泌防水;后2/3睫状体扁平部,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锯齿缘。主要由睫状肌(调节晶体,平滑肌,副交感N)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脉络膜主营养、遮光。 6、视网膜 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临床称黄斑,含丰富黄色素。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锥细胞,锥状体,于黄斑部,感强光色觉; 视杆细胞,长柱状,于黄斑以外,感弱光。 7、结膜周边充血与睫状充血的区别? 部位:穹窿部明显—角膜边缘明显;;血管形态:树枝状或网状—绕角膜缘呈放射状排列;;颜色:鲜红—粉红、玫瑰色;;血管移动性:推动球结膜时随移动—推动球结膜时血管不移动;;血流方向:由穹窿部走向角膜缘—相反;;肾上腺素实验:充血消失—充血不消失;;临床意义:结膜炎表现—角膜或眼球深层组织炎症。 (二)眼球内容物 1、房水,无细胞透明液体,蛋白含量很少。营养、维持眼内压并参与屈光。 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约占5%)。 2、晶状体,双凸面透明体,悬挂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富有弹性。由束膜、晶状体核和晶状体皮质组成。 晶状体调节: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向晶状体赤道部靠近→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近视清晰 3、玻璃体,透明凝胶体,无神经及血管,无再生能力。起支撑、屈光作用。 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突出度正常平均值12~14mm,两侧眼差≤2mm,眼压10~21mmHg 二、眼眶及眼附属器 1、眼眶,由额骨、颞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组成,分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 2、眼睑,由外向内分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睑板层(睑板腺—全身最大的皮脂腺)和结膜层。 3、结膜, (conjunctiva) 是一层薄的半透明粘膜,柔软光滑且富弹性,覆盖于眼睑后面(睑结膜)、部分眼球表面(球结膜)以及睑部到球部的反折部分(穹窿结膜)。这三部分结膜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称结膜囊(conjunctival sac)。 4、泪器,包括泪腺、泪道(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两部分。 泪膜分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5、眼外肌,有6条, 4条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和2条斜肌(上斜肌和下斜肌)。为横纹肌。外直肌受第VI颅神经、上斜肌受第IV颅神经支配,其余眼外肌皆受第Ⅲ颅神经支配。 三、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视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泪器病 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可分为泪液分泌部(包括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外分泌腺)和泪液排出部(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 其主要功能是引流泪液入鼻腔)。 ?排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