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

小结:1、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体,物质基础是Ca2+ 2、没有兴奋就没有收缩 3、肌肉收缩和舒张都耗能 4、肌肉收缩或舒张取决于肌浆网中Ca2+的浓度 5、兴奋开始到收缩开始,约用时5~10ms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整体情况下骨骼肌多为混合式收缩。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前者收缩肌肉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特点,动作不明显,生理意义,维持姿势。后者收缩时只发生肌肉收缩而张力保持不变,特点,动作明显,生理意义,对外做功。 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前负荷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 ?最适初长度 1、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收缩力↓ 2、有明显的降支,前负荷过大,收缩力↓ 3、最适初长度相当于肌节长,2~2.2μm 4、前负荷>3.5μm时,无力 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才能遇到并承受的阻力。 输出功率最大:后负荷相当于最大张力的1/3左右,输出功率最大。 张力与速度成反比:后负荷↓、速度↑、张力↓ 后负荷↑、速度↓、张力↑ 肌肉收缩能力与收缩能力成正比。 P43 单收缩:收缩过程完整,(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力量小。 不完全强直收缩:发生在舒张期的融合,曲线不平滑,锯齿状,力量较大。 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发生在收缩期的融合,曲线平滑,力量大,约为单收缩的4倍。 小结:1、收缩过程发生融合,动作电位不融合。 2、整体时骨骼肌收缩(几乎都)属于(完全)强直收缩。 P47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的组成: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基本成分:为晶体物质溶液。 1、电解质:Na+和各种离子,分子量小,重量轻,颗粒数多,属于晶体。 2、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分子量大,重量重,颗粒数小,属于胶体。 3、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少。 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渗透压:其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渗透压:1、由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电解质共同构成。 2、大小≈5800mmHg。 3、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项目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构成 主要来自NaCl 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 数值 ≈5775mmHg ≈25mmHg 生理意义 维持细胞膜两侧水分体积平衡 维持毛细血管壁两侧水分体积平衡 血浆渗透压的应用:1、人体部分体液的(总)渗透压基本相等。 2、等渗溶液(5%葡萄糖、0.9%NaCl、1.9%尿素)和等张溶液。 血浆pH值: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P52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可塑变形性:正常的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2、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沉降率0~15mm/h,正常成年女性0~20mm/h(魏氏法、长管法)。 红细胞沉降率快的: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3、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内含有多种缓冲对(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免疫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在成年人,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所以,造血场所破坏则全细胞减少,称:再生障碍性贫血(影响因素:放射线、苯、氯霉素)。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1、铁。Fe2+是合成血红细胞蛋白的必需原料。缺铁时,小细胞性贫血。 2、叶酸和维生素B12。它俩是和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缺乏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3、内因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产生,保护维生素B12,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远端的吸收。 EPO是调节RBC数的最主要激素,所以,缺乏EPO时正常红细胞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来源:肾 ·化学本质:糖蛋白(分子量约34000) ·作用:使RBC数↑ ·特点:是调节RBC数的最主要激素,经常起调节作用 ·机制:O2↓→对肾的刺激↑→EPO↑→主要通过红细胞上EPO受体→RBC↑→O2↑ 雄激素 ·雄激素→刺激肾→EPO↑→O2↑ ·雄激素→直接刺激红骨髓→RBC↑ 名称 比例 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细菌和衰老的红细胞 单核细胞 3%~8% 吞噬抗原、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嗜酸性粒细胞 0.5%~5% 1、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2、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1% 参与过敏反应、释放肝素抗凝 淋巴细胞 20%~40%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参与止血2、促进凝血3、维护毛细血管壁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