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14《白杨礼赞》.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4、 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5、 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小结:象征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 象征 *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互动交流五 一是以树喻人,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即将顽固 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北方的抗日农民相对比, 突出白杨树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特点。 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 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 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 从全文看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者是怎 样具体的揭示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即礼赞的原因? 白杨树 楠 木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 农民,尤其象征了 今天我们民族解放 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朴质、坚强、力求 上进的精神 国民党反动派 对 比 点明中心 象 征 *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在树中并不“贵族化”。 “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有许多十分可贵而美好的品质。 * 主题 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 外部形象 总的形象 干 枝 叶 皮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笔直,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内在气质 倔强挺立 课堂小结 * 1、“不平凡”三字既是文章的抒情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2、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3、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 课堂小结 * 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 形象而准确。 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 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 的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 总结 1、主题 : 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 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 精神和意志。 2、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 衬托、欲扬先抑 3、修辞方法:排比、反问、拟人 4、语言:准确、凝练、变化多姿 * 思 考 一、四、六是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第一课时 白杨礼赞 上面四种植物都是我们常见的,他们各有风姿,有挺拔的松、青翠的竹、亭亭的荷、幽香的梅。外观、性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高贵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讨论之后说说这些植物各象征什么品质? 走进作者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 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 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 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背景介绍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