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看这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几乎忘了它讲的什么了,只知道它讲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生活的小城——呼兰河的故事,当女儿读这本书时,我再次阅读了它。   萧红原名张乃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篇自传体小说,文笔朴素清丽、真挚感人。   开篇的第一章中作者的文笔十分平和舒缓,用孩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她眼中的呼兰河和城里的人们。在萧红片段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具有群体特征的人们。他们没有名字,我们能读到的、看到的只是卖馒头的、卖豆腐的、路人、卖豆芽菜的可怜的女子等等,这些人是生活在呼兰河城中不同的群体形象。他们悲悯地在这个古老的小城中生活着,承受着生活的贫穷与种种苦难。作者用极其平和的文笔概括出了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小城呼兰河,也写出了这个封闭小城中沉默的国民以及他们藏在深处的灵魂,他们的行为、举止和语言都表现出受当时社会影响的愚昧思想和意识。   而在她的记忆中,给过她最美好的记忆的无疑是她的祖父。作者笔下的后花园,“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让我不禁联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调皮任性在期中一览无余。因为作者对祖父包含深情,所以,文中用一种诗化和散文化的语言贯穿全文。在这里,我读到的、看到的是一个和蔼、慈祥、爱笑、有耐心的祖父。这些来自于祖父的快乐或许对于萧红来说,是一段极其美好的回忆,在这段回忆中有一种渴望或许也有一种留恋。   当然,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凄哀的命运,原本天真活拨的小团圆媳妇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围观的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从未有人对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头;有二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害怕死后没有人为他送行,成为孤魂野鬼;冯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妇却早早的离去,剩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   萧红静静的叙述着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这种平静带给人不安和绝望的心态,故意去压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给人无尽的伤感。其实令人伤心的不仅仅是这些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更让人苦闷的是他们周围那些人的冷酷无情,在这些人的举动中我们看不到怜悯的存在。这使我不仅想起那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木然的观看自己同胞被处死的电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兰河城里的人早已见惯了贫苦百姓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于是他们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了。   这部《呼兰河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同样是回忆童年,同样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们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但是萧红的文字更显凄凉,给人一种孤独幻灭的痛楚,这种带着一点病态的艺术美感,是《城南旧事》所无法比拟的。   读完这部小说,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仅32岁便孤独在异乡逝去的萧红。据说萧红的遗言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们就不难理解漂泊者萧红在文字中透出的凄凉和幽怨。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