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VIP

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帖tiè 哈蜜瓜mì 人情世故shì 化干戈为玉帛bò B.祥和xiáng 综合征zhēng 春风骀荡dài 万变不离其综zōng C.迭次dié 亲和力hé 祸起萧墙xiāo 反其道而行之fǎn D.置喙huì 望年交wàng 变本加厉lì 遑遑不可终日huáng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A.请帖tiě,哈密瓜。B.万变不离其宗。D.忘年交,惶惶不可终日。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就______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______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也是______,她说:“我有一个癖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和古龙先生所见______相同。 A.带 激发 一见钟情 大约 B.放 萌发 情有独钟 大抵 C.带 萌发 情有独钟 大约 D.放 激发 一见钟情 大抵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应根据词语的词性、情感色彩、使用对象和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有效实现了公众短距离出行的需求,缓解了交通拥堵,应当予以鼓励,但同时也出现了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 B.自古至今,不少诗词歌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戏剧电影和文艺作品都涉及到狐狸,例如我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就有相关的记载。 C.雾霾天气主要是因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排放了大量污染物。 D.《战狼I》塑造了冷锋这个非典型的中国军人形象,他铁血但不冷酷,用勇敢和智谋诠释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价值观。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语病的辨析。A项,“实现了公众短距离出行的需求”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满足了公众短距离出行的需求”;“缓解了交通拥堵”成分残缺,应为“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状况”。B项,“诗词歌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戏剧电影和文艺作品”不合逻辑的并列不当,“诗词歌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戏剧电影和文艺作品”有包含交叉关系。C项,“是因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结构混乱的句式杂糅,可以删掉“因为”。 答案:D 4.下列表格中有关中国文学常识的内容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春秋》——左丘明——春秋——编年体 B.《战国策》——刘向——西汉——国别体 C.《汉书》——班超——东汉——断代史 D.《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纪传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A项,《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C项,《汉书》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班固。D项,《资治通鉴》的体例是编年体。 答案:B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词语中生长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词语——在谈话里,在书页里,在语言存在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日夜游走在词语的密林里,然而,在惯常的看法中,词语,似乎只是一种用来描述事物的工具,或是一点感官声响上的娱乐,我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总会说“这个词用的如何准确、细致”“很好的描写出了……”,或是“作者用词优美、清新”“对词语的巧妙运用使文章充满了音乐美”。在我们的“安排”下,词语之于文学,不过是千军万马中的小兵小卒。我们对词语的期待,也只是想让它耍点小花样,施点小把戏,而不是跑到前沿去指挥创作,推动作品的生成。小小的词语,大抵只是个陪衬——和那庞大的“思想”“叙述”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在我看来,这小小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它们可以是作品生长的所在——一处青草床榻,自然而美;窸窸窣窣中,生长出无限可能;连我自身,也在这词语中生长。 当一个词语翩然而至——许多文学上的灵感,许多写作上的琐思,便窸窸窣窣地生长起来,摇曳出迷人的光影,有一首名为《花》的小诗,很能描绘出这种心绪: 这个词,要轻轻说出/用一声或者两声/不然,一出口她就碎了/花一出生就是为了被呵护/花是个温暖的词/花是个幸福的词/你轻轻说出:花/花就会开满整个胸间/花香盈袖/春天的城堡瞬问建成/她,接收了这个季节里所有的/忧伤 “你轻轻的说出”——仅是轻轻地说出“花”这个词,便有如此温润的,进而繁华奇异的玄想,触手如春,宛如一场奇迹。这种“奇迹”,不妨用一句俏皮话来讲:凝视一个词语,就像凝视一个人的前生今世一样

文档评论(0)

523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