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历史、民俗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苗族 民俗 文化 介绍 一.民族概况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名第五。其中近一半苗族分布在贵州。贵州苗族又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族源: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5000年前活跃于黄河下游的蚩尤九黎部落。逐鹿大战后,蚩尤兵败被杀,部族南迁。后来苗族先民经历无数次规模不等的迁徙。苗族和犹太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苦难的两个民族。 二.语言与宗教 文字:苗族曾在“三苗”时期、明清和民国时期就有过文字,但是,由于历代王朝对苗族的杀戳和禁止使用苗文字,加上长期迁徙,苗文字就消失了。《苗族古歌》就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避免民族文化、迁徙转移等秘密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是组织创制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作为苗文,不过使用率很低。 例:Thov caw los tsev zaum:请到家里坐 Ua tsaug:谢谢 语言:苗族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住地分散,故形成三大方言,即湘西(东部)方言、黔东(中部)方言和川黔滇(西部)方言。 宗教:苗族的主要信仰形式是多神崇拜 1.自然崇拜:巨石、岩洞、大树、山林等。 2.图腾崇拜: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3.祖先崇拜: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 。 4.鬼神、巫术:鬼神有风神、雨神、西方鬼、老虎鬼等 苗族人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 5.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数信仰佛教和道教。 祭鼓节,又称鼓社节、吃牯脏,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 三. 民族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 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 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四.民族节日 由于居住分散、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一节日在不同地区的日期、活动有差别。 苗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苗年、春节、龙船节、芦笙节、吃新节、四月八、花山节、姊妹节、踩鼓节等。 苗年 苗年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于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卯或丑日举行。 过苗年的前几天,打扫屋子、准备年货。 从第四天开始走亲访友。一些年轻男女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谈恋爱),男女互相对歌,倾吐爱慕之情。 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 芦笙舞 斗马 游方 春节 2.春节:在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做“汉年。识汉字的苗族也贴些对联、门神之类,其余与过苗年相同。只是增加了斗牛、赛马等内容。 龙船节 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清水江和巴拉河两岸及湖南湘西的一些地区。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 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四月八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现在,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芦笙节 流行于贵州的凯里、麻江、丹寨各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