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中央苏区时期的药品筹措.DOC
苏区研究2016年第6期
试论中央苏区时期的药品筹措
刘善玖 刘 薇
提要:中央苏区时期,缺医少药的社会现实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威胁着军民的身体健康。为破解困境,苏区政府和红军通过选用草药、战场缴获、统一采购、私人捐献、开展贸易、创办药厂、办药业合作社等形式,依靠群众,克服种种困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药品筹措工作。苏区政府和红军筹措药品的艰难历程闪烁着苏区精神的光芒。
关键词:中央苏区;药品;筹措
DOI:10.16623/j.cnki.36-1341/c.2016.06.006
作者简介:刘善玖,男,赣南医学院高教研究室、苏区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薇,女,赣南医学院图书馆馆员,副教授。(江西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工作研究”(13XDJ009)
二十世纪30年代初,由于根据地卫生环境差、民众乡俗恶习根深蒂固及国民党军队的祸害,赣南闽西地区各种烈性瘟疫时常流行,严重削弱了中央苏区红军的战斗力,威胁着军民的健康。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缺医少药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那“黄金有价药无价”的非常时期,筹措药品迫在眉睫。苏区政府和红军克服种种困难,历尽艰险,发挥集体智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药品筹措工作,为苏区军民筹集到了大量的急需药品,有效地缓解了中央苏区药品奇缺的局面。本文拟就中央苏区药品筹措方式略作陈述,以期反映苏区精神在药品筹措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一、因地制宜,选用草药
革命根据地创建后,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西药十分缺乏,红军医院仅有阿司匹林、磺胺类、止痛片、麻醉药、红汞、碘酒、消炎粉等少量药品,且供货时常得不到保证。赣南闽西地处山区,中草药资源较为丰富,因此,中央苏区的领导人强调要尽量用中药代替西药,“在敌人封锁下,在药品困难的环境中,更应该采用中药,加以制造或配制”来“应付我们目前的需要”。【陈义厚:《我们目前的紧急任务》,《红色卫生》第2期(1933年6月)。】部队和医院的医生深入民间,学习中草药知识,广泛收集民间单方、验方,依靠当地居民传授的单方,医治疟疾、痢疾、下肢溃疡、疥疮等多发病、常见病。各个部队也组织发动群众成立采药队采集中草药,医院则将采集的草药洗净、切片、晒干熬制成膏丹,如感冒丸、伤风止咳散、疟丸、赤痢丸、止血散等。这些药品成为医院的主打药品,在当时确实大大缓解了医院的燃眉之急。此外,医护人员还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治病疗伤过程中,用食盐或硝盐配水代替生理盐水,在没有食盐的条件下,又用黄连水、金银花药水冲洗伤口,用猪油膏代替凡士林作软膏,用烧酒代替酒精作酊剂,用硼砂水代替消毒液,用鸦片代替止痛和麻醉药,用自制的三黄散来消炎止血等。可见,中草药在救治伤病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选用中草药也成为红军医院药品筹措的主要方式。
二、战场缴获,取之于敌
在战场上缴获敌人的药品器械,是当时药品筹措的又一途径。当时红军将占领城市注意收集药品等作为一项军纪来执行。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政治委员毛泽东在1930年12月29日发出攻击龙冈张辉瓒部的命令时,特别强调要各部队注意搜集西药。1931年2月21日又发出第六号命令,其中强调到石城之部队,须注意尽量多买西药,特别是海碘酒、碘片、酒精、纱布等。因此,红军部队在与敌军作战时,特别注意药品等战利品的搜缴,且常有收获,如1931年5月下旬击溃刘和鼎部时,“最大的战利品就是得到大批的西药”,这批药品“可供全军半年之用”。6月初,部队又缴获一大批药品,“此次得到的西药除三军团留一部应用外,交到总部的有25担,其中重要治伤药如碘片、四碘仿、酒精,应各留三分之二在总部医务所,送三分之一到后方交中央局,十天或半个月以内分必要的药品给各分院,由左权同志负责带去”。【《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一至八次会议记录》(1931年5月至6月),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组编:《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资料选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1979年版,第105页。】1933年4月17日《红色中华》第70期也报道了红军“将盘踞公唐之敌一营全部缴械,……并缴获西药十余担”。总卫生部专门规定了卫生人员在打扫战场时,要收集医药用品和医学书籍,登记上报领导机关。
当时红军还用俘虏的敌军长官来交换部队急需的药品,如1930年12月30日任国民党陆军第18师中将师长的张辉瓒在吉安龙冈被活捉后,蒋介石曾令鲁涤平设法与我方接洽“赎张”,许以释放关押在南昌的政治犯,并付给20万块银元和20担医药的交换条件。后张因罪大恶极、民愤极大而被处决,交换条件未能实现。但此后利用被俘敌军长官交换物资的事例有过多次,为红军换取了部分药品。这种形式虽然所获药品数量少,但是对于鼓舞士气却很有作用。
三、加强管理,统一采购
药品实属紧缺物资,红军长期遭受缺医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