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象对宜兰水稻产量之影响
氣 象 因 素 對 宜 蘭 地 區 水 稻 產 量 之 影 響
李 祿 豐 1999 花 蓮 區 研 究 彙 報 17:93~102
摘 要
為探討氣象因素對宜蘭地區第一、二期稻作產量差異懸殊之影響,就1987年至1996年在蘭陽分場試驗田進行水稻豐歉預測試驗之氣象紀錄加以整理分析。結果得知,在水稻孕穗、抽穗及穀粒充實前期等三個重要時期之降雨量、日射量及氣溫等,兩期作之間均呈現顯著差異。
經分析氣象因素與結實率及產量之相關結果得知,第二期作孕穗期間之平均最高氣溫與結實率及產量之間呈顯著相關,前者之相係數r=0639*,後者r=0.678*。由上述結果得知,宜蘭地區第二期稻作在生殖生長期間因降雨量太多,使得日射量減少,氣溫下降,導致結實率低、穀粒充實不飽滿,最後影響稻穀產量,比一期作減少41.2%。
(關鍵字:氣象因素、產量、結實率、豐歉預測、日射量、相關係數)
1.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第154號
2.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副研究員
前 言
台灣全島之農作物以稻米為主作,由於氣候溫暖,雨量充沛,一年可兩作稻米。第一期作水稻生育期由較低溫、低日射量至高溫、高日射量的條件下生長,其稻穀生產量每公頃平均可達到5公噸以上。第二期稻作生長初期自高溫、多日射量到收穫期之低溫、少日射量(圖1至6),因此兩期作不同的氣象環境的差異,必然影響稻作生理反應,對土壤中有機物質之分解速度,病蟲害發生種類,為害時期及損失程度等等,進而造成一、二期作產量有鉅大差異。
資料顯示台灣第二期稻作之平均產量低於第一期稻作約25%;據黃(1979)指出,係因第二期稻作之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減少,結實率降低,粒重較輕所致。穗數減少之原因,據林(1976)報告,係生育初期氣溫過高,抑制有效分蘗數為其限制因素。結實率低,則係第二期作孕穗開花期常遇低溫為主因;湯與高(1972)認為係受氣溫,尤其低溫之影響,林與蘇(1976)依據光合作用率結果指出,生育後期日照不足為其限制因素。林等(1979)則認為二期作抽穗期延長,再逢日照量不足,導致結實不良而影響粒重減輕,直接使產量降低,有密切關係。李(1990)研究氣象因子對產量構成因素之影響,指出影響兩期作的氣象因子不同,實為一、二期作產量差異最根本原因。
本文為比較宜蘭地區一、二期作間之氣象因素差異,並探討氣象因素影響結實率及產量之原因。期能獲得降低產量之原因,供未來改進生產技術之依據。
材料及方法
本研究之數據取自1987年至1996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之水稻豐歉預測試驗之氣象資料,及歷年來均未變動之供試品種台農67號之稻穀產量記錄。豐歉試驗之田間設計採逢機完全區集法,三重複,每小區10平方公尺,行株距為30×15公分,肥料施用量為每公頃N:P2O5:K2O,120:60:60公斤,灌排水依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量及雨量多寡而定,分蘗盛期進行曬田,病蟲及鳥害則事先預防。水稻調查項目包括株高、穗數、一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稻穀單位面積產量,其他尚有天然災害狀況,病蟲發生情形,發生種類,為害程度等。
本文根據李(1990)之研究結果,針對下列三個重要時期進行統計分析:
1.孕穗期間(自抽穗前第17天至抽穗前第4天)合計14天之氣象記錄加以統計,並分析與結實率間之關係。
2.抽穗期間(自抽穗前第3天至抽穗後第3天)合計7天之氣象記錄並分析與結實率及產量間之關係。
3.穀粒充實前期(自抽穗後第4天至第17天)之氣象記錄與結實率及產量之間進行相關分析。
結 果
一、兩期作水稻全生育期氣象因素之差異比較:
(一)氣溫之差異:據圖1.可知宜蘭地區第一期作自播種育苗期間之氣溫係在15℃左右逐漸上升至17℃,插秧期亦在低溫狀態下慢慢上升至開花期間之25℃及成熟期之29℃左右。第二期作之氣溫,則從7、8月間之30℃高溫狀態下插秧及移植,但開花期,氣溫下降至21℃左右,至成熟期又再降至18℃。亦即一、二期作水稻生長之氣溫條件完全相異。
圖2顯示第二期作抽穗期及穀粒充分前期之氣溫較一期作為低,且呈極為明顯之差異。
(二)降雨量之差別:由圖3可知宜蘭地區第一期稻作係在少雨、多日照之良好氣象條件下生長發育。但第二期作自9月份即開始增加降雨量,10、11月降雨日數亦隨之增加,即第二期作之降雨量及降雨日數,二倍於第一期作。由於雨天日數增加,雨量較多,此即造成日照不足之最主要原因。
另由圖4得知,第一、二期作降雨量在孕穗期間和穀粒充實前期之明顯差異,可明瞭降雨量對第二期作水稻產量無法提高有密切關係。
(三)日照時數之差別:由圖5可瞭解宜蘭地區全年日照時數變化,亦類似氣溫之狀態;第一期作由2月份之短日、少照逐漸增加至長日、多日照之氣候。第二期作則由7月份之長日照逐漸減少至11月份的短日照之環境,對第二期稻作之穀粒充實不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