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美文学范文.docx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浅论人文精神与英国文学 【摘要】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已成为一个广为 接受的概念。然而,人们对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 教育、塑造人文精神却持有不同观点。英美文学等文学课 程是使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所以应给 予足够重视并使之成为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关键词】人文精神英国文学素质教 从莎士比亚说起 英国文学从发生、发展到今天已有千余年的时间,取得 了辉煌的成就,对世界文学尤其是世界英语文学产生了持久、 深刻的影响。这期间先后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作家数百上千, 创作的作品更是卷帙浩繁。就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而言,学习英国文学最躲不开的作家就是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一个世界级文化名人,对英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 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一位人文主义作家,阅读和理解 莎士比亚的关键是把握和领会其作品里的人文主义思想和 精神。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思想体系,也 可以说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精髓。 它强调人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宣扬个性解放,主张 人们应重视“现世”而不是“来生”,是对禁锢欧洲思想达 千年之久的宗教神学体系和僵化的封建制度的有力反拨。 莎士比亚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 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交替时期波澜壮阔 的历史画卷。他赞扬人的美德,歌颂爱情、友谊和忠诚,鞭 挞昏耳贵的君主和奸邪的小人。在莎士比亚身后的近四个世 纪以来,他的声誉日隆,世界各国学者研究其作品和生平事 迹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有学者曾说,如果没有莎士 比亚,整个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会呈现出一番不同的面 貌。 17?20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 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早期积极投身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其犀利的笔 锋和雄辩的才能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主要文学作 品《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都是在其双目失 明以后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作的。说他是个重点是指其 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言的;说他是个难点是因为其 主要作品的题材均取自《圣经》,与宗教的关系非常紧密, 加之语言艰深,思辨曲折,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 以英国文学经常选用的《失乐园》第一卷中一个片断 为例,作者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不畏强权、敢于挑战上帝 权威的撒旦形象:“……战场失利算什么?没有全丧失:不可 征服的意志,报仇的努力,永不熄灭的憎恨,还有那决不投降 屈服的勇气……这些在一起岂不是就不可克服? ”如此豪迈 的言辞居然出自被视为“魔鬼”的撒旦之口,似乎多少有点 亵渎上帝的意思,也有悖于弥尔顿作为一个虔诚的清教徒的 身份。 然而,从作品的整体上看,作者并无亵渎之意,他对于上 帝的权威和形象是肯定的。作者借撒旦之口表达了王政复 辟后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复辟国王的愤懑。但是,从另一层 意义上说,文中出现的局部与整体相互矛盾的声音在提醒我 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摒弃那种非白即黑的单一思维模式。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文学是浪漫主义诗歌兴盛 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华兹华斯、柯勒律治、 拜伦、雪莱、济慈、彭斯等。从总体上说,浪漫主义诗人崇 尚自然,主张返朴归真,主张抒写诗人内心涌动的真实情感, 对18世纪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和 优雅的艺术品味进行了反拨。在讨论浪漫主义时,有两个问 题值得注意,一是关于浪漫主义的定义问题,二是对个别诗 人如华兹华斯的评价问题。“浪漫主义”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是后代文学史家为了研究的方便,根据这个作家群某些共同 的创作倾向而下的定义,这其中并不存在一整套大一统的、 大家共同接受的“创作原则”。 西方学者往往使用“Roma nticisms” (即“浪漫主义” 的复数形式)来强调其复杂性和这些诗人创作中的不同特 点。如同样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将大自然视为灵 感的源泉,自然美景能给人力量和愉悦,具有疗效作用,使人 的心灵净化和升华,柯勒律治则赋予自然神奇色彩,擅长描 绘瑰丽的超自然幻景。” 拜伦和雪莱同属于革命诗人,其诸多作品强烈抨击了昏 联无能的统治者和的社会制度,对革命志士和受奴役、受压 迫的民族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在具体创作中他们又表现出 一些不同之处。关于对华兹华斯的评价问题,我国评论界在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有贬抑华 兹华斯褒扬拜伦的倾向,把华兹华斯归为“颓废浪漫主义诗 人”,把拜伦归为“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并进而把华兹华 斯视为拜伦的对立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当时的政治态 度有关。 华兹华斯年青时曾积极拥护过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但 对随后罗伯斯庇尔政府执政期间发生的血腥屠杀感到异常 震惊,因此,其中年以后政治态度逐渐趋于保守,并在1843 年继罗伯特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