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哩呼噜行侠记 孙幼军.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 从新街口的新华书店走出来,碰上一个老同学,多少年 不见,站在路边聊了好久。谈到生活境况,我说,以前看见红 烧肘子,真馋,就是没钱买;现在可以随便吃了,却对什么食 品都十分冷淡。 他说: “对,就是常言说的:有牙没豆儿,有豆儿没牙!” 我的童话创作,竟也是“有牙没豆儿,有豆儿没牙 !” 忙 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常有创作冲动,就是没时间写。 看 见外交学院大院儿里游游逛逛的老头子们, 非常羡慕,心 想:真正的“时间上的大富翁” !我什么时候有那么一天呢? 那一天终于来到,我却脑筋迟滞,根本不想写东西了。 翻看 自己的“作品记录” ,作品越来越少,近两年半,几乎一篇童 话也没有。 热心的编辑朋友们索稿的积极性不减, 有的还说: “这回您不能说‘没时间’ 了吧? ” 当然。 可是他不知道, 光有“豆儿” 是没用的。 我自然也可以囫囵吞枣,料来遭退 002 稿 尚不至于,但除了“贴补家用” ,我实在想不出这还有什 么意义,还真不如从我的旧作中选些好的,拿给孩子们看。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让我选旧作采取婉谢的态度。我 觉得不去创造, 一味在那里炒老货, 是没出息的表现。 但 “婉谢” 通常都发展成“固辞” ,结果是老朋友摇头叹气,不 了解我的新朋友就愤愤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的至今 见了我,还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后来态度发生变化,这只是部分原因。我在和小朋友的 交往中,发现我的许多自以为在他们当中有些影响的作品, 他们都没读过。 印象最深的是在官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那 次活动。 那次是和四五十个孩子讨论“怎样写童话” ,与会 的孩子并不是普通的小读者,而是从小学到初中,其中还有 个别高中的一群 “小作家” 。 他们读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 品,比别的孩子更优越的是衣袋里装着许多钱,家长允许他 们到书店里自己选购图书。他们问我写了哪些作品,我就一 003 本本、一篇篇数给他们。 令我吃惊的是,除了《小布头奇遇 记》,其余的,就连一本、一篇也没人读过 !进入新时期后, 我的作品 20 倍于“文革” 前的,思想、艺术也比《小布头奇 遇记》成熟得多。 我兢兢业业在那里爬格子,结果竟是这 样。 幸好当时还有件使我不至于太沮丧的事。 在我讲到童 话和小说的区别时, 我读了一段 《怪老头儿》 作为例子。 “小作家” 们一下子把我团团围住,争抢那本书,问我到哪 里去买。 是啊,到哪里去买?那一年北京作协为儿童节向孩 子赠书,让作家自己去买,书费由他们报销。 我出版了近 30 种儿童读物,骑车转遍了北京的书店,居然一本也没买到。 1996 年 3 月出版的《唏哩呼噜历险记》,只印了两千册,在 全国发行。 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买? %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些作品的小读者来说,这些该不是 “旧作” 。 004 我竭力选择评论界和我个人都认为是比较好的作品。 这些童话基本上按完稿的时间次序排列。 我说“基本上” , 是因为我把同一“系列” 的作品放到了一起,这样读起来方 便些。 应出版社的要求,我写了这篇“序”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