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辩论技巧(通选).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一、辩论的含义 二、辩论的功能 1、有助于认识真理 2、沟通人际关系 3、培养竞争观念 4、促进民主意识 5、有利于社会改革 三、辩论角色的一般特征 (一)强烈的对立性:1、辩论的角色在观点、主张上的相互分歧;2、随着辩论的深入,对立的焦点也会发生变化;3、在辩论的不同阶段,焦点也会相应的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转变,或由浅层转入深层,或由此部分转入彼部分。 (二)鲜明的攻守性: (三)明显的策略性: (四) 突出的临场性(应变能力): 四、辩论角色的必备能力 (一)正确认识的能力,一是直接认识,二是间接认识。 (二)严密论证的能力 (三)敏捷思维的能力 (四)猛烈攻击的能力 1、善于捕捉战机 2、善于攻其要害 3、语言犀利 (五)深刻感染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1、思想的感染 2、谋略的感染 3、语言的感染 4、情的感染 五、辩论论点的要求 1、明确定义,弄清概念。 2、优选角度。 3、概括适当。 4、合乎事理。 5、谨防茅矛盾。 6、语无歧意。 六、辩论技巧 (一)举事证理 (二)征引证理 1、诠释性征理 2、归纳征引 3、演绎征引 (三)托物喻理 (四)比较论理 (五)多方议论 (六)反证立论 (七)迂回说理 (八)直接破的 (九)斧的抽薪 (十)破推不出 1、论据跟论点无关 2、论据不足 3、以人为据 Mxy1965168@163.com 123456789 1991年3月被告人李云与本校干训班学院庄某(男,已有妻、女)结识,两人多次发生性关系,后此事件暴露,学校对庄某做出开除处分。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李云与学校、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产生仇恨心理,并决意报复。从1992年3月李云及着手作案准备,先是偷、骗买了数把刀子和硫酸等,均因故未予使用,后于1992年5月被告人李云用自己伪造的“河南省肿瘤医院”介绍信,先后3次从药店购买700克砒霜。同年6月18日凌晨,被告人李云携带砒霜、钳子、小手电灯等作案工具,翻窗跳入河南省财务税务专科学校第二食堂工作间,将砒霜分别倒入搅拌机的发酵面团里、案板上的两半袋面粉里、面条机箱的干面里,并用手搅拌。当日上午,二食堂工作人员将混有砒霜的面粉、发酵面团做成面条、馒头、花卷糖包等食品,中午在二食堂就餐的人员食用后,造成700余人砒霜中毒住院治疗,其中180余人的肝、肾、心脏及神经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大多数中毒人员脱险,只有一人重伤。为抢救中毒人员国家共花去医疗等费用85万余元。 郑州市人民检察院1992年7月24日根据刑法第106条和刑事诉讼法法第100条之规定,以李云犯有投毒罪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44年2月25日作出(1992)郑刑初字第124号刑事判决书,对被告人李云不服上诉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笔者接受上诉人李云的委托,担任其第二审辩护人。通过阅卷,6次会见上诉人李云,深入学校向师生们了解情况,走访有关单位,并与公安、检察、审判机关承办人交换意见,使我们对李云投毒案,有了全面了解,同时也发现了本案的难点:主要是投案发生之后,轰动全国,影响到国外,特别是由于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客观上中毒人数之多、之广的影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形成了一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氛围,因而无形地给辩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就是本案的难点。 辩护意见 辩护人员在全面了解掌握案情的基础上,根据事实与法律向法庭提出以下辩护意见: (一)先从上诉人李云投毒犯罪发展的全过程,及其作案的原因剖析入手,认真分析庭的、社会的、学校的等等因素,以及李云与庄某事件的暴露后学校方面处理问题的态度,一直使矛盾激化,发展到上诉人李云产生怨恨投毒的报复心理,走上了投毒犯罪的道路。 (二)一审判处李云死刑,适用法律不当,阐述了刑法106条规定适用三种刑罚方法,联系本案实际结果只有重伤一人等;(三)从李云被捕后一直认罪态度较好,有愿意悔罪的表现,为此建议二审法庭对上诉人李云的犯罪,应从综合考虑其客观因素,以及只有重伤一人的后果,特别是应念其年轻,是一个尚未踏入社会的女青年。请二审在对云量刑时,给予从轻判处(二审未庭)。 1994年2月25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1992)郑刑初字第124号刑事判决书,对被告人李云作出了判决。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李云将砒霜投入河南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第二食堂的面粉、发酵面团内造成700余人中毒,其中一人重伤,国家损失85万余元的犯罪事实。对辩护人认为李云犯罪有一定前因,要求对李云从轻处罚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判处被告人李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被告人李云不服,上诉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4年8月4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1994)豫刑一终第213号判决。 终审判决查明的事实与一审一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