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淀粉原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野生淀粉原料   一、沿 革 安徽省野生淀粉原料主要品种有橡子仁、金刚刺、石蒜、茅栗、野百合、葛粉、蕨 根等。分布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各县。主要产区:宁国县、金寨县、广德县、太平县、 祁门县、东至县、岳西县、繁昌县、休宁县、歙县、青阳县、贵池县、霍山县、泾县等。 山区群众历来有采集野生淀粉原料加工副食的习俗,有的作为饲料。缺粮季节作为粮食 的代用品,灾荒之年普遍用以充饥。建国后,野生淀粉原料主要用于酿酒、制糖、浆纱 和生产烤胶。其中葛粉、百合粉在山区视为保健食物,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1950 1951 建国前,野生淀粉原料多由农户自产自销,山区商贩只有少量经营, ~ 年, 20 1957 金寨县供销社收购葛根、蕨根 余吨。为了开发山区资源,支援工业生产, 年起, 山区供销社扩大以橡子仁为主的野生淀粉原料的收购业务。1966 年起,又开展收购金刚 刺等。由于粮食紧缺,省内外一些工厂逐步采用野生淀粉原料代替粮食酿酒等,市场需 1975 1980 求增加,收购数量骤增。 年至 年,为本省野生淀粉原料收购的最盛时期。之后, 1984 粮食紧缺现象基本解除,作为粮食代用品的野生淀粉原料,逐步被工业企业所摒弃。 年起,基本停止收购。 安徽野生淀粉原料,除一部分供应省内酒厂外,绝大部分销往上海市和江苏、浙江 1959 1988 4 1 11 省。 ~ 年若干年份安徽省野生淀粉原料购销数量见表 — — 。 157 · · 1959~1988 年若干年份安徽省供销社野生淀粉原料收购数量统计表 4 1 11 表 — — 单位:吨   二、橡子仁 安徽省多产黄栎、白栎、栓皮栎和青冈栎,所结坚果脱壳后为橡子仁。主要分布在 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主产地有:金寨县、霍山县、东至县、宁国县、广德县、祁门县 等。安徽山区群众历来有用橡子仁加工豆腐或作饲料的习俗。建国后,橡子仁主要用作 1974 47 1958 酿酒、浆纱原料。 年,金寨县梅山酒厂利用橡子仁酿酒,出酒率为 %。 年起, 1960 60 山区供销社始大量收购橡子仁。 年后,橡子仁收购数量大幅度下降。 年代后期, 上海市纺织企业试用橡子仁淀粉代替粮食淀粉浆纱,增加了纱的强度和光泽度,优于粮 食淀粉。鉴于此,改装淀粉加工设备,大量采用橡子仁淀粉浆纱,安徽省成为上海市橡 70 1980 子仁原料的主要供应地。 年代,橡子仁收购数量骤增。 年起,橡子仁收购数量很 不稳定,年收购量或多或少,不能均衡供应生产用料,影响了厂方浆纱的工艺进程,加 上粮食紧缺情况缓和,纺织企业恢复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