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快速反应小组的研究进展(RRT).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WORD格式整理 快速反应小组的研究进展(RRT)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5.025 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通信作者:高伟波,Email:163.com院内危重症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大都收住在 ICU,但大部分意外死亡事件却经常发生在ICU之外,即普通病房或门急诊。患者在心脏骤停或转入ICU前数小时往往已经出现病情不稳定的预警信号,但经常由于医务人员未监测到或未能及时转运而发生院内不良事件 [1]。2011年,Cardoso等 [2] 就已经研究发现住院患者延迟转入ICU可导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每延迟1h,死亡风险增加1.5%)。为了保证患者的院内安全,2006 年医疗保健改善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 发起了一项“救助五百万生命”的活动,同时提出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的概念。目前很多欧美国家的医院都已经建立起 RRT,成为医院的一种标准化管理模式,但在国内却很少开展。本文将对RRT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以利于建立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的RRT,提高国内住院患者的安全。 1 快速反应小组(RRT)的简介 RRT 由一组临床人员组成,对主观或客观指标出现恶化的住院患者作出快速反应,包括快速识别上述临床高危患者,进一步评估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提高其住院期间的安全。RRT 不同于传统的心肺复苏小组(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才进行紧急处置), 是快速反应系统(rapid response system,RRS)的核心组成部分。 1.1 RRT 的组成成员 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有不同的模式及人员构成,但一般会包括以下人员:医生(ICU、急诊或内科医生)、麻醉医生、呼吸治疗师、ICU护士及高级临床护师,还可以包括临床药师。医生应具有娴熟的复苏技术,并能够领导团队、快速决策。 1.2 RRS 的构成 1)传入支:识别病情恶化的患者并及时启动系统,包括呼叫标准及方法等;2)传出支:即反应部分,包括人员和设备;3)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 : 收集、分析相关资料, 回顾分析及反馈,进一步优化系统;4)行政管理部分:包括合理分配资源以提高治疗质量、监管RRT人员的任命、购买设备及参与RRT员工的培训等。 1.3 呼叫标准 当医护人员发现病房患者病情恶化,达到“呼叫标准”时即可启动 RRT。但目前不同医疗机构采用的呼叫标准并未完全统一:在英国,许多医院使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作为呼叫标准 [3],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医疗机构,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就可以启动RRT[1]。Jones 等 [4]2014年提出如下呼叫标准:(1)气道: 窒息、呼吸有异响或喘鸣、气管插管相关问题;(2)呼吸: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5次/min 或<8次/min、血氧饱和度<90%(吸氧体积分数≥10L/min);(3)循环:心率>120次 /min 或<40次 /min、收缩压<90mmHg(1 mmHg=0.133 kPa)、4 h 尿量<50mL;(4)意识水平:意识突然改变、昏迷、反复或持续的抽搐;(5)其他:严重且不受控制的疼痛、严重出血(>100mL/h)、因为任何理由为患者担心。 2 RRT 的作用 自 1990 年以来的研究均已证实,心脏骤停、非预期转入ICU、院内猝死等不良事件往往在发生前数小时即已出现提示病情恶化的症状或体征 [5],RRT通过快速识别病情恶化的预警信号并进行干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RRT 还可以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 2.1 RRT 降低院内心脏骤停发生率 目前临床研究发现RRT通过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高危患者以减少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生 [6-7]。在具有RRT的医疗机构中,心脏骤停的发生率<10/1000,而对照组(即无RRT的医疗机构)为≥ 20/1000[8]。Jones等 [9] 也通过研究证实,RRT实施比例的增加与心脏骤停发生率的下降相关。 2.2 RRT 降低院内病死率 RRT 能否降低全因病死率,目前的结论尚未统一,这可能与入院患者中有大部分处于临终状态有关 [10]。但诸多临床研究或Meta分析均已证实RRT可降低院内病死率,见表1。 2.3 RRT 可提高临终生存质量 RRT开展的初衷是早期识别高危患者,预防病情恶化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