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麦51生长发育及形态生理特点研究-麦类作物学报.PDF

豫麦51生长发育及形态生理特点研究-麦类作物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豫麦51生长发育及形态生理特点研究-麦类作物学报

( ) 麦类作物学报 2000, 20 1 : 67~ 70 Jou rn a l o f T r it iceae C rop s ( ) 文章编号: 1009104 1 2000 0 1006704 豫麦 5 1 生长发育及形态生理特点研究 郑 天 存, 田 灵 芝, 杨 光 宇, 郑 继 周, 殷贵鸿 (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 周口 46600 1) 摘 要: 研究表明, 与对照品种豫麦 2 1 和豫麦 18 比较, 豫麦 5 1 上部三叶叶夹角、叶向值较小而叶面积较 大, 基部节间周长和维管束数 目明显高于对照, 后期绿叶面积大, 旗叶叶面积持续期长, 叶绿素含量高且下降 慢, 可溶性糖含量高且灌浆期下降快, 说明糖制造多、输导能力强、灌浆速度快, 从而使得千粒重高、穗粒数多。 这为豫麦 5 1 高产、稳产性显著优于对照奠定了良好的形态生理基础。同时, 此研究也为指导超高产品种的选育 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豫麦 5 1; 生长发育; 形态生理 中图分类号: S 5 12. 1, S 3 11     文献标识码: A 豫麦 5 1 是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弱春性小麦新品种。由于具有高产、早熟、抗倒、抗多种病 害、品质较好等突出优点, 于 1998 年由河南省审定命名并开始大面积推广。为了科学制定豫麦 5 1 推广 中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并为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998~ 1999 年度我们以河南省黄淮流域种 植面积最大的豫麦 18、豫麦 2 1 为对照, 对豫麦 5 1 进行了生长发育及形态生理特点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 试验于 1998~ 1999 年设置在周口地区农科所小麦试验田中。在三个小麦品种 豫麦 5 1、豫麦 2 1、豫 ) ( 麦 18 的小区内, 定出样段, 样段内植株等距间隔7 cm , 在 6 个时期 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中期、 ) 灌浆后期、收获期 每品种分别取出 10 株进行测量、称重、测定分析, 最终求出 10 株平均值进行计算、比 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单株成穗、株平均穗粒数、株平均结实小穗是由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均所得; 千粒重是收获期值; 单株产量是收获期 10 株产量平均所得; 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是用量角器、刻度尺在田间测量所得; 叶 ( ) 绿素含量 叶片 , 用 m g g 表 1 三个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1 ] 分光光度法测定 ; 可溶性 1  3 Table Y ield and y ield com ponen t factors of var iet ies ( ) 千粒重 单株平均 株粒重 糖含量 叶片 , 用蒽 m g g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