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NMOS管特性曲线v-GitHub.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增强型NMOS管特性曲线v-GitHub

共发射极接法的输入特性曲线其中vCE=0V的那一条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特性曲线,当vCE≥1V时, vCB= vCE - vBE0,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开始收集电子,且基区复合减少, IC / IB 增大,特性曲线将向右稍微移动一些。但vCE再增加时,曲线右移很不明显。 当uBE不变,uCE从零增大时,iB将减小 当uCE≥1V,输入特性曲线几乎重合在一起,即uCE对输入特性几乎无影响 在vCE1V,上升很陡,由于反向电压vCE将电子拉入iC的能力在增强; 在vCE1V后,平坦上升,是由于集电极电场已经足够强,将发射极的大部分电子拉出; 上升倾斜的原因是由于随vCE 变大,集电极的厚度加宽,致使基区的有效宽度减少,这样基区内电子复合机会减少,即电流放大倍数β也相对变大,因此iC在vCE增大时仍有上升–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 饱和区: IC达饱和, IC与IB不是?倍的关系, ?IBIC 。BE结正偏,BC结正偏 ,即UCE?UBE (UCE?0.3V ,UBE?0.7V)。 截止区: UBE 死区电压, IB=0 , IC=ICEO ?0,( ICEO穿透电流,很小, ?A 级)。 ICBO: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为发射极开路时,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 ICBO的下标CB代表集电极和基极,O是Open的字头,代表第三个电极E开路。它相当于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CEO:集电极—发射极间反向饱和电流,又称为集-射间穿透电流,相当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即输出特性曲线IB=0那条曲线所对应的Y坐标的数值。 反向击穿电压表示三极管电极间承受反向电压的能力 下标BR代表击穿之意,是Breakdown的字头,C、B代表集电极和基极,O代表第三个电极E开路。 集电极电流IC上升会导致三极管的?值的下降,当?值下降到正常值的三分之二时的集电极电流即为ICM。 分类: ①按结构分为结型(Junction FET,JFET)和绝缘栅型(Insulated Gate FET,IGFET) 。JFET是利用PN结反向电压对耗尽层厚度的控制,来改变导电沟道的宽窄,从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MOSFET则是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导体表面感生电荷的多少,从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 ②按导电沟道分有N沟道和P沟道,N沟道主要靠电子导电,P沟道主要靠空穴导电。 ③按工作方式分有增强型和耗尽型。增强型管内无原始导电沟道,耗尽型管内有原始导电沟道。 S (Source):源极 G (Gate):栅极 D (Drain):漏极 B (Substrate):衬底 当VGS=0V时,因为漏源之间被两个背靠背的 PN结隔离,因此,即使在D、S之间加上电压, 在D、S间也不可能形成电流。 当 0<VGS<VT (开启电压)时,通过栅极和衬底间的电容作用,将栅极下方P型衬底表层的空穴向下排斥,同时,使两个N区和衬底中的自由电子吸向衬底表层,并与空穴复合而消失,结果在衬底表面形成一薄层负离子的耗尽层。漏源间仍无载流子的通道。管子仍不能导通,处于截止状态。 当VGS>VT时,衬底中的电子进一步被吸至栅极下方的P型衬底表层,使衬底表层中的自由电子数量大于空穴数量,该薄层转换为N型半导体,称此为反型层。形成N源区到N漏区的N型沟道。把开始形成反型层的VGS值称为该管的开启电压VT。这时,若在漏源间加电压 VDS,就能产生漏极电流 I D,即管子开启。 VGS值越大,沟道内自由电子越多,沟道电阻越小,在同样 VDS 电压作用下, I D 越大。这样,就实现了输入电压 VGS 对输出电流 I D 的控制。 当VGS>VT且固定为某值的情况下,若给漏源间加正电压VDS则源区的自由电子将沿着沟道漂移到漏区,形成漏极电流ID,当ID从D ? S流过沟道时,沿途会产生压降,进而导致沿着沟道长度上栅极与沟道间的电压分布不均匀。源极端电压最大,为VGS ,由此感生的沟道最深;离开源极端,越向漏极端靠近,则栅—沟间的电压线性下降,由它们感生的沟道越来越浅;直到漏极端,栅漏间电压最小,其值为: VGD=VGS-VDS , 由此 感生的沟道也最浅。可见,在VDS作用下导电沟道的深度是不均匀的,沟道呈锥形分布。若VDS进一步增大,直至VGD=VT,即VGS-VDS=VT或VDS=VGS-VT 时,则漏端沟道消失,出现预夹断点。 当VDS增加到使VGD=VT时,漏极处沟道将缩减到刚刚开启的情况,称为预夹断。源区的自由电子在VDS电场力的作用下,仍能沿着沟道向漏端漂移,一旦到达预夹断区的边界处,就能被预夹断区内的电场力扫至漏区,形成漏极电流。 当VDS增加到使VGD?VT时,预夹断点向源极端延伸成小的夹断区。由于预夹断区呈现高阻,而未夹断沟道部分为低阻,因此,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