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利用 D-InSAR 二轨法监测徐州大屯中心区地表形变.doc

利用 D-InSAR 二轨法监测徐州大屯中心区地表形变.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果您需要更多资料可以到/uucall进行免费查阅。 - - PAGE 1 - 利用 D-InSAR 二轨法监测徐州大屯中心区地 表形变 陆晓燕,何敏,何秀凤 (河海大学卫星及空间信息应用研究所,南京 210098)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技术(D-InSAR)是获取大范围地表形变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首先 介绍了 D-InSAR 二轨法提取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然后以徐州大屯中心区为实验区域,获取 了徐州大屯中心区 2007 年到 2009 年地面沉降结果,并与水准测量获取的沉降结果进行了比 较。结果表明,2007 年到 2009 年大屯中心区平均沉降量为 3mm,年平均最大沉降累积量达 到 33.5mm,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相一致,说明用 D-InSAR 二轨法获得的形变结果能很 好的反应监测区域的沉降情况。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二轨法;地表形变;徐州大屯中心区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 A Monitoring ground deformation in Datun Central District of Xuzhou using two pass D-InSAR Lu Xiaoyan, He Min, He Xiufeng (Institute of Satellite Navigation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Abstract: 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D-InSAR) is a newly developed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large-scale ground deformation. Firstly, the principle of two-pass D-InSAR is introduced. The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Datun central district of Xuzhou from 2007.3 to 2009.1 is obtained by using two pass D-InSAR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ubsidence and maximum subsidence are respectively 3mm and 33.5 mm/year during the period, which is correspond with the leveling measurement. The deformation obtained by two-pass D-InSAR technique can reflect the actual state of the area. Keywords:D-InSAR;Two Pass;Ground Deformation;Datun Central District of Xuzhou 0 引言 徐州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是一个典型的煤炭工业化城市, 被誉为“华东地区的煤炭海洋”。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地面沉降后,对比历年的跟踪 观测的数据,发现此地很多矿区的地面沉降量在逐年累积,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区域性的地 面沉降乃至是地面塌陷,严重影响了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徐州大屯中心区是徐州一个典型 的煤炭区,该区处徐州沛县北部,东临微山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接壤,区内有姚桥、孔庄、 徐庄等矿井[1]。有关部门自 1976 年开始对该区域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观测,并于 1988 年建 立了地面沉降观测系统,监测显示,该区域地面逐年沉降且沉降速率呈增加趋势。 目前,已有很多技术应用于地表形变的监测,如传统的水准测量技术和 GPS 测量技术 等,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但同时存在应用成本高、空间分辨率低且观测周期 长等缺点。而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作为一种对地观测新技术,凭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技部-欧洲空间局“龙”计划二期合作项目(ID5343);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JS200902) 作者简介:陆晓燕(1986-),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方法及应用. E-mail: HYPERLINK mailto:luxiaoyan8622@163.com luxiaoyan8622@163.com 其形变测量精度高、覆盖区域广、空间分辨率高、数据自动化处理功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