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我 国造 园具有悠久 的历史 ,在世 界 园林 中树立着
独特风格 , 自来 学者从各方面进 行分析研 究 ,各抒 高
见 。如今就我在接触 园林 中所 见 闻掇拾 到 的,提 出来
谈谈 ,姑名 《说园》。
园有静观 、动观之分 ,这一 点我们在造 园之先 ,
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 ,就是 园 中予游者 多驻足 的观 赏
点 ;动观就是要有较长 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 ,小 园应
以静观 为主 ,动观 为辅 。庭 院专主静观 。大 园则 以动
观 为主 ,静观 为辅 。前者如苏州 “网师 园 ”,后者 则
苏州 “拙政 园 ”差可似 之 。人们进入 网师 园宜坐 宜 留
之建筑 多 ,绕池 一周 ,有槛前细数游 鱼 ,有亭 中待 月
迎风 ,而轩 外花影移墙 ,峰峦 当窗 ,宛然 如画 ,静 中
生趣 。至于拙政 园径缘池转 ,廊 引人 随 ,与 午 画
船桥 下过 ,衣香人影太 匆匆 ”的瘦 西湖相仿佛 ,妙在
移步换影 ,这 是动观 。立 意在 先 ,文循 意 出 。动静之
分 ,有 关 园林性质 与 园林面积 大 小 。像上海正在 建造
的盆景 园,则宜 以静观为主 ,即为一例 。
中国园林 是 由建筑 、山水 、花木等组合而成 的一
个 综合 艺术 品 ,富有诗情 画意 。叠 山理水要造 成 “虽
由人作 ,宛 自天开 ”的境界 。山与水 的关系究竟如何
呢 ?简言之 ,范 山模水 ,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 (网师
园水池仿虎丘 白莲池 ,极妙 ),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
山贵有脉 ,水贵有源 ,脉源贯通 ,全 园生动 。我 曾经
用 “水随山转 ,山因水活 ”与 “溪水 因山成 曲折 ,山
蹊 (路 )随地作低平 ”来说 明山水之 间的关系 ,也就
是从真 山真水 中所得到 的启示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
垣主张用平 冈小陂、陵阜 陂阪,也就是要使 园林 山水
接近 自然 。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 ,就不至于
离 自然太远 ,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
中国园林 的树木栽植 ,不仅为 了绿化 ,且要具有
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 ,即折枝尺幅 ;山间古树三五 ,
幽 丛 ,乃模拟枯木竹石 图。重姿态 ,不讲 品种 ,
和盆栽一样 ,能 “入画 ”。拙政 园的枫杨 、网师 园的
古柏 ,都是一 园之胜 ,左右大局 ,如果这些饶有画意
的古木去 了,一 园景色顿减 。树木 品种又多有特色 ,
如苏州 留园原多 白皮松 ,怡园多松 、梅 ,沧浪亭满种
竹 ,各具风貌 。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 问题 ,品
种搞乱 了,各 园个性渐少 ,似要 引以为戒 。宋人郭熙
说得好 : “山以水为血脉 ,以草为毛发 ,以烟云为神
采 。”草 尚如此 ,何况树木呢 !我总觉得一个地方 的
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 的植物特色 ,并且土生土长 的树
木存活率大 ,成长得快 ,几年可茂然成林 。它与植物
园有别 ,是 以观赏为主 ,而非 以种 多斗奇 。要能做到
“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
括花卉在 内。同中求不 同,不 同中求 同,我 国园林是
各具风格 的。古代 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虽亭 台楼
阁,山石水池 ,而能做到风花雪月 ,光景常新 。我们
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 ,花木重姿态 ,音乐
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等 ,都表现 了要用水磨功夫 ,才
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 的推敲 ,蕴藉有余味 。
在 民族形式的探讨上 ,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
园林景物有仰观 、俯观之别 ,在处理上亦应 区别
对 待 。楼 阁掩 映 , 山石 森严 , 曲水湾 环 ,都存 乎此
理 。 “小红桥外小红亭 ,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
出园景层次 ,有空 间感和声感 ,同时高柳 、杏梢 ,又
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 。文学家最敏感 ,我们造 园者
应 向他们学 习。至于 “一丘藏 曲折 ,缓步百跻攀 ”,
则又 皆留心俯视所致 。因此 园林建筑物 的顶 ,假 山的
脚 ,水 口,树梢 ,都不能草率从事 ,要着意安排 。山
际安亭,水边 留矶 ,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 。
我 国名胜也好 ,园林也好 ,为什么能这样勾 引无
数 中外游 人 百看 不厌 呢 ?风 景 洵 美 , 固然 是重 要 原
因,但还有个重要 因素 ,即其 中有文化、有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