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图.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基本介绍- 电复律/除颤-分类 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1、心房颤动和扑动 2、阵发性室上速、室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者。 * 基本介绍- 电复律/除颤-分类 非同步电复律:无需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1、室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 2、心室扑动; 3、心室颤动。 * 基本介绍- 电复律/除颤-禁忌症 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做电复律。 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 基本介绍- 除颤的最佳时机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70~80%恢复心跳,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 操作流程 1.准备除颤 2.安放电极板 3.选择除颤能量 4.充电 5.电极板紧贴皮肤 6.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 7.放电 8.除颤结束 1 2 3 能量选择 充电 放电 * 2 4 3 1 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 病人心前区监测电极的连接情况,解释。 用物准备:除颤仪、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电插板、急救用物。 摆体位(去枕平卧,必要时垫一木板),取下金属物品、充分暴露除颤部位。 插电源,启动除颤仪将电极与各导联连接,安放电极片,选择合适导联进行监护 操作流程 * 操作流程 8 6 5 7 选择正确的除颤方式:非(同步) 取出电极板,涂导电糊(生理盐水纱布),并擦干胸前皮肤 能量选择 安放电极板 * 12 9 10 11 充电:按APEX电极板侧面手柄上黄色按钮充电 键(Charge键),充满时仪器会发出声音。 放电:再次确认患者心律,所有人离床,将电极 贴紧病人胸部,双手同时按电击(Shock)键 观察:呼吸、心律、血压、神志,除颤位置皮肤 有无灼伤,视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整理,记录(除颤方法、能量、时间、效果、次数) 理由? 理由? 操作流程 * 注意事项 1.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除颤前要识别心电图类型,以正确选择除颤方式。 3.除颤电极板放置部位要准确,局部皮肤无潮湿、无敷料。如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 4.消瘦的病人垫4~6层盐水纱布。 5.导电糊涂抹均匀,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0cm。不可用耦合剂替代导电糊。 6.?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7.病人如果在输液过程中需要除颤,应将针头固定牢固。 8.?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ON/OF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19.?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10.?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 除颤后的护理 1.继续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面色、肢体情况及有无栓塞表现,随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返回病房。术前抗凝治疗者。术后仍需给药,并做抗凝血监护。 2.卧床休息1天~2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房颤复律后,继续服用药物维持,并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4.保健指导,向病人说明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防止复发。 [1]董妮,仲月霞,吴亦萱. 除颤仪的使用及维护[J].测试工具与解决方案,2013:22. [2]吕文燕. 除颤仪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医疗装备,2012:88. [3]张红雷. 除颤仪的技术与讨论[J].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0):35-36. [4]崔亮,崔骊,黄韬.心脏除颤器/除颤监护仪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11,8(7):54~55. [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ECC Guidelines[M]. 2000, 102. [6]王国宏, 郑富强. 心脏除颤器的概况与技术进展[J]. 医疗设备信息, 2006, 21 (5):37~38. [7]陈康.心电除颤器概况及新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6):27~32. [8]第3版《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文献 * 除颤能量的选择 1、非同步电除颤 成人:单相200J—300J—360J ; 双相120J—150J—200J 小儿: 首次:2J/Kg 第二次及续后:4J/Kg 2、同步电除颤时,按医嘱进行,最小从50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