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教程).pptVIP

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结合语境,恰当选用句式,做到表达“鲜明”。   注意使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   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   注意使用整句与散句,增强语言的鲜明、生动性。    (3)结合语境,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表达“鲜明”。   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使语言表达“鲜明”的方法:   (1)恰当选用词语;   (2)恰当选用句式;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生动 【考点回顾】 1. 具体形象(绘形绘声绘色) 2. 运用炼字 3. 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拈连、移就等 4. 适当运用口语、俗语 5. 运用灵活的句式 【高效提能】 典型题例   请你为下面句子中抽象的概念“美丽”补充具体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动起来。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   参考答案: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秋霜枫独红、冬雪梅独傲的美丽,一种真金百炼色不回的美丽。   分析:两句话虽都表现了自信所带来的“美丽”,原句只是一般的概念,“美丽”是抽象而模糊的。修改后的句子用“枫树”、“梅花”和“真金”的意象来演绎“无所畏惧”、“永不退缩”就具体可感,有了一种盎然的诗意。 可见,鲜活的意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语言的文采也随之而来。 2012年上学期 制作 07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二轮复习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重温考点   “准确 鲜明 生动”是200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准确 鲜明 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 预测命题趋向 这三个知识点,可以单项考查,也可以综合考查。 如将准确、鲜明或鲜明、生动放在一题中检测,或在一题中涉及准确、鲜 明、生动三个点。 题型估计有选择填空、简析评价、改写修正、拟句扩句和短文写作五种。 考情分析 准确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能恰切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回顾】 准确用词要注意几个“符合” : 1. 符合情境   例1: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如在日间,与李关系亲则“推”,关系疏则“敲”,而当时是半夜里〔连鸟都在树上的窝里睡着了〕,李凝住的又是幽居,因此“敲”门很符合情境。) 2. 符合心理   例2: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 符合程度 例3:陶醉 沉醉 迷醉 4. 符合对象 例4:随和 随便 一群 一伙 【高效提能】 1. 对下面两句话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有的科学家指出,这种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A. 有的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而导致癌症”的观点,事实根据不足。   B.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C. 有的科学家否认“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   D. 有的科学家指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欠妥。 C (AB歧义D“根据欠妥”不合原意)   2. 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分)(2006福建题)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答案:   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06浙江题)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 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 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 慧,那么树木就是用□□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 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将文字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空 格中。(2分)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 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分)   答:“年轮”“纹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