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基准实证研究-法意科技.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量刑基准实证研究-法意科技

维普资讯 量 刑 基 准 实 证 研 究 白建 军 内容提要 :作为法制实践离散程度的客观反映,量刑基准是某种犯罪各组权威示范性案例 样本之间相互独立的平均刑量。尽管600多个示范性案例的实证研究未能成功找到符合这 一 概念的量刑基准,但发现宣告刑平均刑量与法定刑 中线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不论样本 的分组较粗还是较细,各组刑量均值之间的轻重顺序基本符合法定刑的轻重顺序 。因此, 以示范性案例的平均刑量为量刑基准,与以法定刑各种程度等分线或中线为量刑基准两者 之间互不排斥而应相互参照。 关键词:量刑基准 平均刑量 示范性案例 据权威司法统计,刑事案件的无罪率一般不超过 1%,且呈逐年下降趋势。[1]因此,绝大多数 案件的当事人以及刑事法官更关心的是,到底根据什么判处多重的刑罚。这就是研究量刑基准的意 义所在。 一 、 量刑基准的概念 考察量刑基准的概念有三个角度:规范的、社会的和方法学的。在刑法学上,量刑基准可以被理 解为从重或从轻的相对物,或者说,没有任何从重从轻情节的犯罪构成所对应的刑罚量就是引入从重 从轻情节时的量刑基准。[2]问题是,既然从规范学角度观察,我们便有理由追问,量刑基准到底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为笔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刑事司法公正性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整理 得到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的陈浩等多位研究人员的极大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1] 全国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无罪率分别为:1997年 0.66%,1998年 1.03%,1999年 0.97%,2OO0年 1.02%,2001年 0.88%,2OO2年0,7%,2003年0.65%,2004年0.44%,2005年0.26%。该数据根据 《中国法律年鉴》 (1998年版第 129页、1999年版第 l13页、2OO0年版第121—122页、2001年版第155页、2O02年版第144页、2003年版第 141页、2004 年版第 l18一l19页、2005年版第147—148页、2006年版第 l1O—l11页)公布的数字推算而来。 [2] 有学者将量刑基准界定为,对已确定适用一定幅度法定刑的抽象个罪,在不考虑任何量刑情节的情况下仅依其构成事实 所应当判处的刑罚量。(周光权:《量刑基准研究》, 《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另一种观点认为,量刑基准是指排出各 种法定和酌定情节,对某种仅抽象为一般既遂状态的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所判处的刑罚。([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 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李海东等译,中国法律出版社与 日本成文堂1997年联合出版,第 150页)还有学者认为,所谓从重 (从轻),是指对具有从重 (从轻)情节的犯罪人所判处的刑罚比对不具有该从重 (从轻)情节时所应判处的刑罚耍相对 重 (轻)些,而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 (低)刑或者一律使用较重 (轻)刑种、较长 (短)的刑期或者一律在法定刑的 平均刑期以上 (下)考虑判处刑罚。(杨春洗、杨敦先、郭自力主编:《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 页)这种说法其实是通过对从重从轻相对物的阐释,表达了何谓量刑基准的理解。 · 97 · 维普资讯 法学研究 2008年第1期 不是法?如果是法,其法律规定何在?如果不是法,我们为什么要遵循它?而且,由于量刑基准到底 是个点估计还是个区间估计并无定论,又使其规范学意义变得更加复杂。如果量刑基准是个点,显然 没有法律根据。如果量刑基准是个区间值,是否可以将某个罪的法定基本刑度视为该罪的量刑基准? 如果这样,量刑基准倒是获得了规范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