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为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一套尊君抑臣的封建、制度。秦以法为治,尤重律法档案,重要者均立正副本。正本藏于中央禁室,封以禁印,由少府的尚书管理,不准私启,凡私入禁室改一字者,处以死刑。 副本存丞相、御史大夫府与地方州县,设法官、法吏管理。 秦的舆图和户籍档案,亦存丞相、御史大夫府,由柱下史专管。秦始皇5次出巡,于7处立石刻,存世者有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秦代主要是舆图和人物画像。 秦统制时期不准民间收藏战国时期六国的史书和历史档案,采取“烧灭”“涤除”的政策。因为在档案典籍中记载了秦国对他国攻战的史实和六国对秦的指斥和讥讽。秦始皇于三十四年(公元前213)下“焚书令”,焚烧了大批古代档案和六国的档案和典籍“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并规定,令下三十日后不烧者罚做长城劳役4年,以古非今者灭族。 汉统治者对待历史档案的态度与秦不同。 刘邦等在起义过程中就注意收集秦代档案。义军入咸阳,萧何独入秦丞相、御史府收集保护了秦的律令图书,在巩固汉代政权中起了重要作用。汉初,叔孙通制朝仪,萧何定汉律,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都依据和参考了秦代旧档。张苍本为秦专管档案的柱下史,熟习天下图书计籍,备受汉王重用。 汉历朝皇帝在宫内外设馆置阁典藏档案和图书。汉初,萧何建保管收集的秦档,设保管图籍秘书,由御史中丞主管。东汉有,学者称之为“老氏藏室”。两汉还有天禄、麒麟、石室、宣明、鸿都诸阁库。这些馆库收藏的档案、图书均极宏富,它们既是档案、图书库,也是群儒议定五经,校勘书籍,从事著述的机构。至于皇帝封赏功臣的丹书铁券,仍传统地珍藏在和宗庙里。 汉代档案库保藏着丰富的档案图籍,为修史著述提供了条件。利用档案修史的突出代表当推司马迁和班固,二人都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 司马迁──《史记》;班固为(兰台令史——《汉书》。 2.档案的利用 秦朝利用档案: 第一,以法律档案为教材,对官民实行教育,以达到推行法治、巩固王朝的政治目的。 第二,利用版籍档案,巩固秦王朝的统治。 汉代对地图档案的利用 第一,用于行政管理和征收赋税等统治活动。 这是从萧何获取秦地图为军队供应军粮等开始的。从此,汉军每夺取一地,总要以地图、户籍为接管对象——地图和户籍一同被用来作为行政管理的工具。御史大夫职责的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秦汉之前,御史原为史官;秦时具有了保管地图档案的职责,成为丞相的副官,地位越来越高;汉时成为国家最高监察官。因为御史大夫掌管图籍档案,了解各地方的情况,知道各地土地多少、户口多少,所以做监察官他们最有发言权,也便于行使监察的权力。 第二,用于军事活动。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准备攻打闽越,就在兵马粮草一切齐备,大军即将出发之际,淮南王刘安匆匆上书劝阻,说是汉武帝所掌握的闽越地图粗糙不够准确,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长不过数寸,其间实际误差却是“数百千里”。这种用于军事活动的地图在考古中也有发现,如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驻军图就是一例。而东汉光武帝于公元26年在刚攻下的城楼上展现一幅大地图的情景,则更能说明战争与地图的关系。 第三,用于执法活动。据《周礼·天官冢宰》载,闾里之中有争讼,“则以户籍之版,土地之图听决之。”汉代亦是如此。如西汉成帝时丞相匡衡就以“专地窃土”的罪名被贬为庶人。在给匡衡定罪的过程中,地图(图籍)档案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汉武帝太始二年,“齐人延年上书言:‘河出昆仑,经中国,注渤海,是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也。可按图书(地图档案),观地形,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如此,关东长无水灾……’书奏,上壮之。”说明当时地图档案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第五,用于地学研究。如公元前126年,汉武帝查阅古图籍,决定把黄河发源地称为昆仑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六,用来修史。 3.档案库的建立 西周 天府 秦朝 藏府(zangfu)、书府 汉朝 石渠阁 兰台 东观 石渠阁是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由汉初丞相萧何主持建造,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收藏刘邦军进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的图籍档案。之所以叫石渠阁,是因为建筑特点得名,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筑成渠,渠中导入水围绕阁四周,对于防火防盗十分有利。汉武帝以后由单一的档案典籍收藏机构发展为兼有学术讨论性质的场所。至宣帝时,石渠阁更受到尊崇,开始在阁中绘功臣贤大夫像,以霍光为首,苏武第二排列。 兰台汉代中央档案奠基库,位于宫中,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置兰台令史,“掌图书秘书”。兰台典藏十分丰富,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率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东汉明帝时任班固为兰台令史,以后一批著名学者先后任兰台令史,他们在兰台管理档案,典教秘书、撰写史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