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红利与中国经济“挤压式增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经济研究 20 1 4 年第2 毒第 1 期 转型红利与中国经济挤压式增长 刘瑞翔瑜一文* 内容键要 在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成为学者们关洼的焦点 本 文将人口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基于均衡和非均衡增长两种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背后 的动力源泉进行了分解 基于均衡视角研究表明,人口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度约为 l l7l % ; 资本深化以及人力资本增加的贡献度分别为 56. 75 %和 l l 479b ; 全要素生产率对 于经济增长贡献度约为20. 07 % 但在分析期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基于非均衡视角分 析可发现,在分析期间由于劳动力省际|回流动导载人均 GDP 提高2 1 2 元,劳动力在部门之 间流动导载人均 GDP 提高 1 6 1 2 元。 深入研究可发现,尽管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处于不同 阶段,产业结构相互间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效应却呈现出几乎-致的变化趋势 最后, 文章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转型红利经济增长源泉生产率挤压式增长 2 , 乓 自改革开th. 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先后超过 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年人均 GDP ( 国内生产总值) 水平已经从改革开放前的 240 美元上升到20川年的5αm 美元左右, 根据世界银行设定的收入标准,中国已经成功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但是,从世 • 如l 瑞翔,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电子邮箱. ruixi :mgli u_ nj @ 163. com 愉-文,南京审计学 院经济学院,电子邮箱: 川u323 1 2 @ 163 四川 本文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11 CJ I..O山 、 11αY0I 5)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11 YJ口9011 5 ) 、 江苏省社科基金 ( 11 EYIlO28 ) 的资助. 感谢蔡肪研究员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匿名审稿专凉的宝贵意见,但文责自负. • 7 6 • 刘瑞翔、 睛一立.转型红利与中国经济 挤压式增长 界经济发展己有经验来看,如此之长周期的高速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处于中等 收入阶段的国家可能会面临经济增长趋缓 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挑战,导鼓经济发 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并因此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 ( 刘世锦等, 2011 ) 。 作为一个对 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国,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国 家行列,己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国能否顺利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与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能否顺利转换密 切相关。 世界银行在 《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 等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或 地区能够打破最初的贫困陷阱 实现起飞,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 ,.一 国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发展机制,与实现起飞的机制有着根本的区别 换句话 说,从贫困阶段实现起飞和向高收入迈进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推动经济 增长的动力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经济动力源泉在此阶段能顺利转换,那么中国将 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反之,如果原有的增长动力源泉消失,而拉动经济增长的 新动力引擎尚未形成,那么中国将可能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发达 国家行列 因此,在中国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之前,重新审视已有增长模式,分析中国 经济增长奇迹背后动力来源及其演化路径,有助于为下一步改革指阴新的方向. 经济学家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源泉肘,一假都沿袭 5010 ( 1 957) 的增 长核算研究思路,将经济增长分解成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