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说木叶》课件-我用的.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 “木 叶” 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林庚 1、“木叶”意象的来源 2、“木叶”意象的发展 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4、“树叶”和“木叶”有何不同含义? “落木”与“落叶”有何不同含义? 一、研习课文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niǎo) 照浦(pǔ) 褒(bāo)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ēn) 涔(cén)阳 万应锭(dìng)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迢(tiáo)远 2.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妨——不妨。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歧路——岔路。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翩翩——飞舞的样子。 缠绵——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 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绵密——柔和紧密的样子。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艺术特征 微黄与干燥 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 艺术特征 木 含有落叶的因素 黄色及干燥的质感 暗示性 木叶 一点叶的绵密 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木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落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__。 木 庭中有奇 ,绿叶发华滋. 树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木叶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 王褒《渡河北》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疏朗绵密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树叶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无名氏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浓密繁华 概念 艺术形象 第1节: 第2节: 树叶 木叶 叶 落木 (门庭寂寥) (兴盛繁茂) 第3节: 概念 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 形象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微黄而不飘零,因雨而湿润着。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 ,若改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暗示 生活常识暗示 文化心理暗示 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