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内容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重要功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人
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本书的第一章,以下主要介绍会计的含义与
体系,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环境,会计信息的供求,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要素与
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以便为读者提供基本的会计概念轮
廓。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体系
从来源上看,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和报告的信息;就内容而言,会计信
息又是揭示资金运动状况与特征的经济信息。掌握会计的含义与体系,自然是理
解会计信息的前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计”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任何单位都有“会
计”。而除了会计专业人士外,人们对会计的了解和理解一般是不够全面和准确
的,诸如“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会计就是账房先生”,“会计是每天伏
案打算盘或敲键盘,以便按期编送报表的人”,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人们眼中
所见到的“会计”,或者说是“现象中的会计”,即指的是会计人员或会计工作。
要了解和理解今天会计工作的本质,则要从历史上认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从而
把握今天会计的含义与体系。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人又是经济人,每天都离不开消费;作为现代人中有收
入的成年人,则是收入与支出并存的人,自然会更加关注其收入、支出、财产等
情况,有记账习惯者对个人或家庭收支状况和财产状况会较不记账者有更清晰的
了解。他(她)之所以记账,一定是出于个人或家庭经济管理的需要,是由于仅
靠大脑记忆已经无法满足管理要求。从会计的产生、发展历史来看,也充分印证
了这一点。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活动较为简单且规模较小,
人们只凭头脑记忆经济活动的所得与所费即可以满足管理的要求。到了新石器时
2 基 础 会 计
代,产生了生产性的农牧业,改进了渔猎技术、增加了渔猎产品的数量,皮革加
工技术得到了提高,出现了原始纺织手工业、制陶手工业并获得了发展,与此同
时产生了原始交换关系的萌芽。人们出于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物品及交换
等需要,发明了“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等计量、记录方法,以反映事物的内
容或数量,从而具有了原始的会计行为。之后又在伏羲时代创造了“结绳记事”,
在黄帝时代创造了“刻契记数”,产生了原始的“会计变革”。这是剩余物品的出
现、私有制的产生、数学的萌芽以及社会生产发展进步的结果。但这时的会计还
仅仅属于会计的萌芽阶段。
到了西周时代,随着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复杂,
人们对计量记录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一词应运而生。从繁体字中可见,
“曾”字由“合”与“曾”二字组成,都有总和之意;“計”则由“言”与“十”
二字组成,暗含四面八方报告的意思。因此,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
中,对西周的会计描述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表明“会计”既有
综合核算,也有明细核算,即提供总括、综合会计信息与详细会计信息,直到现
在我们仍然遵循这一基本原理进行会计制度的构建和会计信息的提供。实际上,
西周时代对一日、一旬、一月、一年的会计、三年一次的大计,已有较明确的要
求。据《周礼·天官》记载:“司会掌管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
又据《孟子·万章》记载,春秋时代的孔子亦有“会计当而已矣”的言论,由此
说明当时人们对会计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到了宋代,产生了“四柱清册”记账
法,将旧管(期初结存数)、新收(本期收入数)、开除(本期支出数)、实在
(期末结存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的平衡关系,
+ - =
奠定了中式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明、清时代,在民间商业企业发明和采用了
“龙门账”,将所有经济业务科学地划分为“进(收入)、缴(费用)、存(资产及
债权)、该(负债及业主投资)”四大类,并以“进 缴 存 该”作为其试算平
- = -
衡公式,采用双轨制的盈亏计算方式,双方相等时称为“合龙门”。在此基础上,
在清代末期又发展出“天地合账”,对任何经济业务均在账簿中记录两笔,既登
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其来龙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