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部分 金融理论研 究
第 2 页
第 3 页
要注重对 金 融体制 改革
社会 承 受 能力 的研 究
金融体制改革 的社会承受能力是指社会环境所允许 的金融体
制改革推进 的步幅和力度 。从现实社会环境看 ,当前金融体制改
革 的社会承受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财政 、企业和职工个人对
金融体制改革 的承受能力 。这三者 的承受能力始终是金融体制改
革实际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
整个 年代 ,改革 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为 了实施 改革开
放 的基本 国策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和计划经
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的经济运行机制 ,理顺 国家 、集体和个人
之 间的分配关系 ,需要进一步协调配套地搞好财政 、税收 、社会
保 障、住房等方面 的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 的推进 ,都将需要金融
体制 的配套和改革 ,而金融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入 ,必将调整现有
不 同利益群体 的利益分配格局 ,不可避 免地涉及 职工 的切 身利
益 ,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利益矛盾和摩擦 。各个经济利益主体能否
承受得 了相应 的利益调整 的冲击 ?国家 、企业 、个人三者 的承受
能力如何 ?这些 问题将始终构成金融体制改革实际进程 的制约 因
素 ,也是决定金融体制 改革措 施 出台时机和政策 力度 的重 要参
数 。只有充分考虑各个方面 的承受能力 ,才能使金融体制改革做
到心中有数 。因此 ,金融体制改革仅有理论方案是不够 的,还要
看这些方案和措施 能否被整个社会 ,尤其是被广大职工所接受 。
如果金融体制改革 的步幅过大 ,会 引起社会动荡 ,欲速则不达 ;
幅度过小 ,又会拖延整个改革 的进程 ,坐失 良机 。若要选准金融
① 本 文 刊 于 (辽 宁 金 融 》 年第 期 。
第 4 页
体制改革 时机 ,步 幅适 当,就必须正确地把握和估计金融体制 改
革的社会承受能力。
推进金融体制 改革离不开财政 的支持 。在 改革 中,财政支持
对稳定市场 、抑制通 货膨胀 、稳定人 心及理顺金融体制 改革 中的
各种关系起着重要 的作用 。如果金融体制改革 的力度超过 了财政
支持 的能力 ,金融体制改革 的风 险则会增强 。考察财政 的承受能
力主要看财政 收支平衡情况 ,如果财政 收支不 能保持平衡 ,赤字
严重 ,就会加大金融体制 改革 的压力 ,容 易引起通 货膨胀 ,增加
金融体制 改革 的风 险程度 。所 以财政 收支 的平衡情况对金融体制
改革 的影 响是不容忽视 的。其次 ,还要看财政有多少机动 能力可
用于支持金融体制 改革措施 出台。财政 的收支平衡 只是金融体制
改革 的一个必要条件 。仅有这个条件是远远不够 的,还 需要财政
有足够 的财力作为金融体制 改革 的风 险基金 ,用于应付各种不可
预料 因素造成 的经济动荡 。所 以说 ,财政 的机动财力越大 ,越有
利于金融体制 改革 的实施 。再次 ,则应看财政 收入是否在近期 内
有新 的来源和可能 的节支情况 ,开源节流是增强财政能力 的重要
方面 ,这是考察财政支持金融体制改革能力 的又一重要 因素 。
企业是 国民经济 的命脉 ,是财政 收入 的主要来源 。企业承受
能力是金融体制改革措施成功与否 的决定 因素 。考察企业 的承受
能力主要看企业 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效益 ,若企业生产发展速度较
快 ,经 济 效 益 稳 步提 高 ,则 其对 金 融体 制 改革 的承 受 能力 就较
强 ;反之则相反 。如果金融体制 改革措施使企业负担加重 到难 以
承受 的程度 ,不但会影 响企业 自身发展 的后劲 ,也会导致金融体
制 改革 的失败 。其 次 ,考察企业承受能力还应注重考察经济效益
较差和亏损企业 的情况 ,特别是在金融体制 改革方案 的设计上 ,
要对这些企业给予必要 的关注 ,采取切实措施 ,妥善处理 。
职工家庭是城 市社会 的主体 ,因而对职工 的经济和 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