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遊客創新、風險知覺與興趣對
涉入、支持度與行為意圖之影
響─以生態旅遊為例
簡報人:張淑青
民國96年11月16 日
簡報大綱
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
文獻回顧
研究方法-研究架構、變數定義與衡量、
研究範圍與取樣、資料分析方法
資料分析結果
結論與建議
研究背景
澎湖位居於台灣海峽中央的地理位置,海岸線長
且自然景觀及人文資源饒富特色,當地主管機關
亦全力投入發展生態觀光,但卻缺乏遊客對生態
旅遊需求面的相關資訊,若能了解潛在遊客對生
態旅遊的態度及行為意圖,將有助於作為後續推
動生態觀光的指導方針及擬定行動方案的依據。
研究動機
EKB消費者行為模式為一般化的模式,可適用於解
釋生態旅遊行為。資源基礎理論的策略性觀點,亦
可作為評估觀光地區或觀光據點發展潛力之指標。
有別於大眾旅遊型態,生態旅遊為新興旅遊方式,
是觀光旅遊產品之創新,消費者購買生態旅遊產品
極有可能引發風險知覺,對消費者涉入及支持度與
行為意圖產生影響。回顧過去文獻探討上述相關變
項之研究尚付之闕如,觸發本研究探討的動機。
研究目的
本研究依據EKB消費者行為理論模式中之相關變
數及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建構觀光遊憩的核心資
源作為遊客對生態旅遊的興趣焦點,來探討潛在
遊客購買生態旅遊產品的態度及行為意圖。
據以建構以遊客創新、風險知覺、對生態觀光的
興趣為前因變項,涉入、生態觀光支持度為中介
變項、行為意圖影響為結果變項之結構方程模式
(SEM) ,探討這些變項間之交互影響關係,進而
提出生態旅遊之相關推廣策略 。
文獻回顧-生態觀光(旅遊)
生態觀光最早由Hetzer (1965)提出,呼籲文化、教
育及旅遊業者對遊憩的重新思考,提出包含對環境
最小的衝擊、利用當地草根性文化以產生最大經濟
效益、最旅遊地造成最小衝擊、提供參與的觀光客
獲得最大的遊憩滿足等四種原則之生態旅遊概念。
「生態觀光」或「生態旅遊」有許多其他同義詞,
這些同義詞大多以「自然」的意義為主,是一種自
然取向的旅遊形式,主要是從環境的觀點出發,站
在「永續」的前提去發展與提倡觀光,強調對環境
的依存性(Romeril, 1989) 。
文獻回顧-資源基礎理論
資源基礎理論是源自於策略管理理論(Grant,
1991) ,在各企業所掌握的策略性資源的差異、且
不容易被其他企業所模仿之兩個前提下,作為持久
性競爭優勢的內涵。
Barney (1991)認為競爭優勢之所以持久是由於企業
所擁有資源之異質性、不可移動性、價值性、稀少
性、不可模仿性及不可替代性等因素所形成。
觀光遊憩資源是指可提供遊憩機會、滿足遊憩需求
之自然環境組合(李銘輝,1990) ,旅遊景點遊憩資
源的吸引力是觀光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優勢,可作為
評估觀光地區及觀光據點發展潛力之指標。
文獻回顧-創新
消費者創新或新的消費是指較他人以較常及較快速
購買新產品之傾向(Midgley and Dowling, 1978) 、新
產品的早期購買(Cestre, 1996) 、消費者被新產品吸
引之傾向(Steenkamp, Hofstede and Wedel, 1999) 。
Hjalager (1997) 將創新(innovativeness)區分為產品
創新、傳統程序創新、資訊處理程序的創新、管理
創新、機構創新等五類。生態觀光是一種特殊興趣
的觀光旅遊活動而有別於大眾觀光,屬於觀光旅遊
產品之創新傾向。
文獻回顧-風險知覺
Cox (1967)即指出風險知覺(Risk Perception)是由
「消費者於購買前,知覺到對購買後產生不利後
果之可能性」、「當購買後為不利時,消費者個
人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