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本 编.凡 例
一、本编为 《中国历代叙事诗歌》的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部分,收录陈 包(括陈代)以前的叙事、记人、咏史、写
景诗作。
二、本编旨在较为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中国古典叙事诗歌的产生
与发屏。鉴于中国古典叙事诗歌 “抒情记事紧密结合”的
特点,本编选诗原则:以全诗记叙成分所 占的比重 定 取
舍,凡以记事为主要表现手法,因事而抒情者,均视为叙
事诗。
三、本编所收写景方面的诗作,本诸叙事诗较广的定义。即使
如此,我们也仅收录有人物形象参加、可以据此推衍为记
事的诗作,因此,是类多是记游之作。
西、本编所收咏史方面的诗作,均以能记载史实为入选标准。
一篇之内,或有数则,但各则之间,首尾分明 如(曹子建
《精微篇》),不似诗中用典、简略难寻端绪者,我们亦
予收录。
五、本编以时代为经,按时间先后编次诗作,以便源流清晰,
端绪明了。其中确知作者的作品,按作者生活年代之先后
编次;不能确知作者的作品,按典籍所载之年代编次;如
果诗作年代典籍亦无微,则以记录它的典籍产生的年代或
近人研究成果所考订的年代加以编次。
1
六、本编注释诗作,力求简明、准确。典故、史实的注释尽求-
征实。凡有疑义处,必于众家之说中择善而从,不作含-
糊,并加以标明采 自谁家,不敢掠美。至若一般注释或有
参考前贤处,为避兔繁琐,恕不一一标出。为省前后翻检
之烦,诗注一律以本文为限,不注互见,被释词各篇之间
或有重复者,亦不嫌焉。难解之词,谨付阔如,以俊 博
雅。
七、本编各类诗作之前缀有简括介绍,各位作家亦有小传,你
读者参考采撷。
八、本编收诗大体囊括了中国古典叙事诗歌产生以臻成熟的漫
长时期,适应此期诗歌特点的本编收诗原则,并不适应唐
代以后的中国古典叙事诗歌。因此,此凡例仅适用 于 本
编。隋、唐以后各编,我们将严格按叙亭诗的狭义定义选-
诗。
2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
— 代本编前言
叙事诗 E(pic)词源的含义是 “吟诵的歌” (Poetry
-toberecited),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叙事诗又可
分为写景和记事两类 参(看泽田总清著 《中国韵文史》),一
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场景,一组描述生活情趣的镜头,一幅速写
性质的、透视着人物形象的自然景物画面,自可归入写景类,
一段较为完整的情节,一则首尾有序的故事,一个诗人所塑造
的人物形象或自我形象,自可归入记事类。狭义的叙事诗则专
指记事类诗歌。但无论是写景类还是记事类,都必须有人物形
象参加,都可以籍之推衍出所叙之事。根据中国叙事诗歌早期
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向大家介绍中国叙事诗产生、发展的全
貌,本编取其广义,所收诗歌都是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写
景、记事诗歌。
我们伟大的祖国素称 “诗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抒情
诗绚丽多彩,叙事诗也源远流长。神农时的 《蜡辞》 见( 《礼
记 ·郊特牲》),少昊时的 《皇娥歌》 (见王嘉 《拾遗记))),
虞舜时的 《虞帝歌》 见( 《尚书》)等都是后人追记,本不足
凭信。但有三首其中却有一定真实的基因,这就是 《吴越春
秋》所载的黄帝时的 《弹歌》,王充 《论衡 ·增艺》所载的唐
尧时代的 《击壤歌》以及 《易 ·归妹》所载的 《士女歌》 见(
《左传 ·嘻公十五年》)。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马
1
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那么, 《弹歌》里面
的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分明是一幅原始公社的狩
猎图。 击《壤歌》所载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谱井而饮,耕
田而食”,又是一张原始公社末期的作息事程表Jo至于 《士
女歌》中的 “士到羊,亦无vl也;女承筐,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