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docVIP

25.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及《中医内科学》[2]。 (1)以身目发黄、胁肋疼痛、小便黄赤、倦怠乏力为主症; (2)以口干、口苦、纳呆腹胀、瘙痒、脘腹痞满、发热等为次症; (3)必须具备目睛黄染,再结合起病特点、肝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3]。 (1)患者存在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改变; (2)胆道成像具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典型的影像学特征; (3)除外其他因素引起胆汁淤积,若胆道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发现,但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疑诊者,需肝活组织检查进一步确诊或除外小胆管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诊疗指南》[4]。 1.阳黄 (1)湿热兼表证:面目俱黄,发热恶寒,胸胁闷痛,口渴而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泛泛欲呕,胁肋作痛,苔白腻,脉弦浮数。 (2)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瘀热互结证:黄疸较深,稽留不退,皮肤瘙痒,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瘀斑,右胁刺痛,口咽干燥,大便色浅或灰白,小便深黄,女子或见月事不调,舌质暗红,苔少,脉实有力或弦涩。 2.阴黄 (1)肝郁脾虚证:身目发黄时间较长,右胁胀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瘙痒,舌淡苔黄,脉弦。 (2)寒湿内停证:黄疸较深,色泽晦暗,经月不解,皮肤瘙痒,或右胁不适,或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食少脘痞,小便黄而清冷,大便色浅或灰白,舌体胖,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沉缓。 (3)脾肾阳虚证:黄疸晦暗不泽,脘闷腹胀,食欲减退,神疲畏寒,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濡细或沉迟。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阳黄 (1)湿热兼表证 治法:解表散邪,清热除湿。 推荐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杏仁、甘草、生姜、大枣。湿重者加猪苓、茯苓、泽泻、白术、白鲜皮等;发热重者加黄芩、虎杖、蒲公英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肝胆湿热证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热重于湿者,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生大黄、蒲公英、赤芍、郁金、葛根等;湿重于热,温胆汤加减,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枳实、厚朴、茵陈、甘草等;湿热并重者,茵陈蒿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栀子、生大黄、茯苓、猪苓、白术、泽泻、郁金、益母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针灸治疗:以足少阳、足厥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选穴:阳陵泉、阴陵泉、太冲、胆俞、内庭、中脘、足三里、公孙、内关、大肠俞、天枢。操作:毫针泻法。大椎、中冲、少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中药灌肠:药物组成:茵陈、芒硝、大黄、虎杖、枳实、厚朴等。灌肠方法:中药浓煎取汁100ml。患者取侧卧屈膝位,臀部抬高10cm,使用石蜡油润滑灌肠管及肛周皮肤,将灌肠管从肛门轻轻插入直肠,深度15~20cm,治疗药物温度以37~40℃为宜,液面距肛门40~60cm,将药液缓慢灌入,在肠道内保留1~2小时。 (3)瘀热互结证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化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赤芍、丹参、生地黄、桃仁、红花、茜草、当归、葛根、瓜蒌、丹皮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阴黄 (1)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茵陈,鸡骨草,当归,赤芍,茯苓,白术,木香,郁金,甘草,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针灸治疗:以足太阴、足阳明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选穴:阴陵泉、胆俞、脾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命门、气海、天枢、关元。操作:阴陵泉、胆俞用毫针泻法,其余穴位用平补平泻法,或用温针灸。 (2)寒湿内停证 治法:温化寒湿。 推荐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炮附片、白术、干姜、茯苓、丹参、郁金、川芎、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健脾。 推荐方药:茵陈四逆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茵陈、制附子、肉桂、干姜、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肉豆蔻、泽泻、茯苓、熟地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中药灌肠:药物组成:白术、肉豆蔻、补骨脂、巴戟天等。灌肠操作方法同前述。 (二)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中药熏洗:麻黄20g、连翘30g、赤小豆30g、防风30g、白藓皮30g、地肤子30g、金钱草30g、鸡内金20g、虎杖30g、薄荷10g。将上

文档评论(0)

Pumpk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414134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