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

2019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 山东建筑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进一步拓宽工程教育视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我校作为第二批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11年启动了第一批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心制定学校实施工作方案,从各专业的申报到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选拔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2012版专业目录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012版专业目录更名为“机械工程”)等四个专业被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内涵建设,发挥优势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构建符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特色鲜明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以此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进一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总体思路 学校借鉴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多年融入山东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以省级以上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实践能力强的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推行校企联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进行培养,着重强调工程实践不断线。 (三)目标定位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工程和生产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科技创新为推动,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综合素质方面,热爱祖国,志存高远,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健康的身体、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意志坚强,吃苦耐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具有创新精神和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扎实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了解前沿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具有团结合作和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等。 二、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处、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处、财务处和各学院(部)主要领导组成。全面领导、规划、组织、协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证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日常管理 教务处、研究生处和学生处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及要求,负责日常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各学院(部)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计划各项工作的实施,就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方式、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建立了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2.强化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强调工程实践不断线。在企业建立制度完善、技术先进、导师优秀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分阶段到企业学习实践,在现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3.政策支持,经费保障情况。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把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做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的主要依据,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为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实践提供保障。 4.加强质量监控。在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下,进一步完善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合评价机制,建立包括校内信息和校外信息的教学信息采集与反馈机制,特别加强校外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定期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评价。 三、政策措施 (一)学校高度重视“卓越计划”实施工作、制定实施的相关文件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文档评论(0)

107****0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