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脚印—袁金塔现代画卷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的脚印—袁金塔现代画卷展 王哲雄 1995.07 雄狮美术第293 期 当艺术不在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e )所说的模仿自然,当艺术不再是纯粹 属于视觉领域内之事的时候,画什么?如何表现?就成为新一代艺术家最关切 的问题。台湾这块土地,负载着汉民族的文化与风俗、殖民地的悲情与反殖民 的壮烈、农业社会的温情与工业文明的冷漠、知命顺天的驯服精神与民主自我 的尝试探讨,这种对峙的关系,再解严前是呈现出某种妥协的结构,而解严后 是尖锐的膨胀和某种程度的脱序。但不管如何,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对这一连串 的变迁有了感应与反省;于是,台湾的过去,台湾的现在,甚至台湾的未来都 是他们所关心的,也都是他们绘画的题材。 袁金塔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教授,擅长中、西绘事,亦曾赴美进 修获有硕士学位;对东西方绘画特质与表现方式的融合,一直都是他倾力以 赴、专心探索的目标。这些年来,在接连 不断的个人展览和团体展,袁金塔在这方 面的努力与成果是受到肯定的;他的绘 画,从平面的纸张延续到具有体积的陶板 和陶瓶,样样都显现出他独特的艺术才 华,在中青辈的画家中,算是最具巧思和 创意的一位。他以童真稚拙、古朴率意的 笔趣和全新的视觉传递,开创了东西绘画 交融的新格局与新风貌。台湾的情结,从 历史烙下的印迹、一草一木、风俗习惯, 一直到政治生态自然也是袁金塔所关心的 事物,也是他所关心的绘画题材;而他将 袁金塔 神 1992 这种「台湾意识」凝聚成四卷长卷,跨越 水墨设色/混合媒材60.5*80.5 公分 东西方绘画在素材和表现形式基本差异的 障碍,以画纸、制图纸(drafting paper )、画布,并使用压克力颜料、水墨、中 国画颜料、油彩等做混合技法多元形式的表现,开创出有别于传统中国绘画, 亦不同于西方艺术的新风貌。 这四卷长卷作品,均以如同拍摄电影的手法,转移视点而作全景扫视,也 就是西方人所称的「全景图」(panorama )的形式。为了解说的方便,分别叙 述如下: 「解构的年代」(一〇五〇乘一〇〇公分)是袁金塔以讽喻的手法来表达他 对台湾政治民主化「总统直选」游行抗争的省思和批判,这是他以历史的角度 看台湾的政治生态有感而发的创作。政治民主化是台湾历史发展中深具意义的 阶段,对这种「人权天授」的民主自由的意识,可以说是台湾人民「迟来的惊 喜」。在几千年的帝王政体下,人民在心里上还来不及调适曾几何时街头抗 争、游行请愿合法化的突然转变。在这「主权还给人民」的民主政治的初阶 里,在野者有计划地推出各种运动,对民主政治的落实固然功不可没,然而在 这种过程发展中,各政党的利益、政客的私心,往往被考虑在先,袁金塔认为 这个时候民众福祉会沦为祭典中的牺牲品,他说: 「政治形同骗术,政局成骗 局,政客是罪大的说谎者,是非真假莫辨,对错已无标准;那一个骗成了,他 就是胜利者,于是少数人独享政治大饼,一般老百姓的福利社会问题仍然存 在,只是从这儿转到那儿;表面上似乎解决了,但实质问题还在那儿,政客们 个个带着假面具⋯我冷眼旁观,以隐喻、讽刺、批判,类似西方的表现派方法来 呈现台湾政治历史的片段」。是的,袁金塔的讽喻是透过各种动物的面具,诸 如鹰钩鼻、狐狸、猴子、蜥蜴、猪、青蛙、老鹰、驴子等,来象征政客的心 里,并且暴露人性的面面观:有为真正自由与民主而奋战者,有为图谋私人利 益者,亦有借机寻仇报复者,真是不一而足。基本上,这是一卷「中体西用」 的混合表现作品;袁金塔以压克力的颜料、油彩,使用画刀厚涂在打深色底的 画布上,再以木刀刮出极具拙趣的轮廓线。画面满而不挤,错综而有秩序。 「清明时节图」是袁金塔以台北县的土城第一公墓台湾人民扫墓情景为题材 的长卷作品(七二乘一一〇〇公分)。台湾的民情风俗一向是袁金塔最感兴趣 的绘画题材;就社会的层面而言 ,台湾是个处处充满民间信仰习俗的社会,这 个社会的无形秩序是「人」、「鬼」、「神」三者奥妙的关系,多少的庆典、 规章与制度不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吗? !袁金塔以一位生活于这个社会,习惯 于此种风俗的见证人,刻划出一个由旧的社会转向新社会过渡期的现象。在技 法上,袁金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