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适写的毕业赠言
【篇一:胡适毕业赠言:答案】
胡适毕业赠言:答案
学生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纪念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深情,能给人以启迪。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胡适给毕业生们的人生启迪。
毕业赠言 胡适 答案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经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篇二:胡适的毕业赠言】
胡适的毕业赠言
胡适深具教育情怀,他曾多次将反映了其人生哲学的赠言献给大学毕业生。这些赠言至今仍值得重温。
早在1911年,胡适留学美国时,针对友人来信中“明岁可毕业,但境遇逼人”以及将以卒业自吊的话,提出:“欧美学校谓卒业之日为commencement day,译言肇始之日也。”“卒业之学生或另入他种更高等学校,或辍学执业谋生养家,其实皆新事业肇始之时也。”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可喜可贺,无须伤感!倘能“持己以诚,卑以接物,虚怀而受,放眼以观”,则处处可以“问学”,谋得进步。
这种毕业后仍须“问学”的思想,贯穿了胡适一生。1929年,胡适以校长身份作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赠言,主旨就是“不要抛弃学问”。其理由一是毕业后可不受功课约束,“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二是“年富力强”;三是“即为吃饭计,学问绝不会辜负人”;四是“吃饭而不求学问”,几年后,“要被后进少年淘汰”。针对有人忧虑研究条件不够,胡适认为,“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至于时间,他更举出达尔文一生多病,却做出绝大成绩的事例。文章最后,胡适告诫诸生:“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平易,诚恳,不作浮泛的空论,胡适这篇赠言,在今日仍富于启示意义:一个人走上社会,倘无“求学问”的态度,研究的决心,不必说有什么大成就,就是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干好,也会被后来的青年抛在身后。
1932年,胡适为北大毕业生讲演。考虑到大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社会的种种阴暗面,容易陷入“混日子”和“做了恶势力的俘虏”这两种“堕落的危险”,他开出三种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三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胡适认为,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因此,人生中要有一两个问题盘桓脑中,时时钻研破解,人生自然不会堕落,自然会充实而有成就;再者,“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因职业未必就是人们所学的,所喜欢的,所擅长的,所以,一个人发展其正当兴趣乃最好的救济方法,他业余所得的成绩往往比职业所得的还要大。胡适举了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人为例,一个是密尔,“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一个是斯宾塞,他是测量工程师,“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再其次,做人总得有一点信心,人生艰难,创业不易,然而“功不唐捐”。“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