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大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eneral plastic based composites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大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应包括聚合物基宏观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微观复合材料是指分散相至少有一维是在纳米尺寸范围。 二、复合材料的分类 1、按基体材料分类,可分为聚合物基、陶瓷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 2、按增强相形状分类,可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和层状复合材料。 3、按复合材料的性能分类,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 通常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指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纤维类增强材料为增强剂的复合材料。 按聚合物特性分类:塑料基复合材料和橡胶基复合材料 按增强剂分类: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碳纤维增强塑料 三、复合材料结构类型 1、网状结构 2、层状结构,两种组分均为二维连续相 3、单向结构,纤维单向增强及筒状结构的复合材料 4、分散状结构,以不连续的粒状或短纤维为填料的复合材料 5、锒嵌结构 聚合物基体中常用的增强剂即指增强材料,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骨架。它是决定复合材料强度和刚度的主要因素。 1、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由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硅酸盐经熔融后以快的速度抽丝而成。质地柔软,可纺织成各种玻璃布、带等。伸长率和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耐高温性能较好,价格便宜,品种多。缺点是不耐磨、易折断,易受机械损伤。 其次,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纤维状聚合物碳。含碳量95%左右的称为碳纤维;含碳量99%左右的称为石墨纤维。碳纤维比重小,比强度、比模量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好,成本低,批生产量大,是一类极为重要的高性能增强剂。 硼纤维 硼纤维一般是用还原硼的卤化物来生产的。硼纤维的优点是强度高、耐高温、弹性模量高。但价格昂贵。 芳纶纤维 聚芳酰胺纤维,力学性能好、稳定性高、耐化学腐蚀性。具压延性,与金属相似。耐冲击性是石墨纤维的6倍;自由振动的衰减性为钢筋的8倍, 其中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 1、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 必须将纤维表面上的浸润及剂除掉; 采用化学处理剂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偶联剂。 2、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a、表面氧化处理 把碳纤维用各种方法进行表面氧化可增加比表面积和表面反应性官能团的数量。 b、表面涂层 氧化处理后,常使其表面附着一层聚合物以便进一步改善其与聚合物基体的黏接性能。 c、碳的表面气相沉积 在碳纤维表面上化学沉积微粒碳,可提高其耐热性、改善与基体聚合物的黏接性能。 d、表面生长晶须 聚合物基体的分类: 聚合物基体将增强纤维黏接成整体,在纤维间传递载荷并使载荷均衡,从而充分发挥增强材料的作用。 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 橡胶 2、制件成型固化工艺 一是成型,即将预浸料按产品的要求,铺置成一定的形状,一般就是产品的形状; 二是固化,即把已铺置成一定形状的叠层预浸料,在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因素影响下使形状固定下来,并能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4)挤拉成型 将预浸纤维连续地通过模具,挤出多余的树脂,在牵伸条件下进行固化。 (5)连续成型 把连续纤维不断地浸滞树脂并通过口模和固化炉固化成棒、板或其他型材。 (6)袋压成型 在模具上放置预浸料后,通过软的薄膜施加压力而固化成型。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1. 形成: 第一阶段是基体与增强纤维的接触与浸润; 第二阶段是聚合物的固化。 固化反应从中心以辐射状向四周延伸,结果形成了中心密度大、边缘密度小的非均匀固化结构,密度大的部分叫胶束或胶粒,密度小的叫胶絮。 2. 界面层的结构: ①界面的结合力:存在于两相之间,并由此产生复合效果和界面强度。它又可以分为宏观结合力和微观结合力,前者主要指材料的几何因素,如表面的凹凸不平、裂纹、孔隙等所产生的机械铰合力,后者包括化学键和次价键。 ②界面的区域(厚度):界面区由基体和增强材料的界面再加上基体和增强材料表面的薄层而构成。 ③界面的微观结构 复合材料两相界面间的作用 1.传递效应:界面能传递力,在基体与增强物之间起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 4.散射和吸附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及耐热冲击性等。 5.诱导效应:一种物质(通常为增强物)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通常为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