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异体字 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从汉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看,异体字就是表示同一个词的几个不同的字形,即异形同词。 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广大群众共同创造的,彼此各不相谋,异体字在所难免,尤其在文字初创时期,异体字更会大量涌现。 如在甲骨文中,“龍”有36种写法,“虎”有48种写法,“鹿”有49种写法,“馬”有50种写法(参见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 金文中,“壽”有141种写法!“彝”有201种写法!!(参见容庚编《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 许慎《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另收重文1163个,约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重文就是异体字。 清代编纂的《康熙字典》收字近五万,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异体字。 1956年1月,中央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收异体字1865个,选用810个,废除1055个。 1964年5月,又编制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印刷上通用的汉字6196个,作为统一铅字字形的范本。 课下作业 (10月11日交) 查阅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刘钊等《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容庚编《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陈初生编《金文常见字典》(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等工具书,抄写甲骨文“龍”、“虎”、“鹿”、“馬”及金文“壽”、“彝”等字各8种以上的字形。 暖—煖 猫—貓 磚—甎 睹—覩 猪—豬 嘩—譁 瓶—缾 悴—顇 歡—懽 (形符不同) 綫—線 蚓—螾 猿—猨 綉—繡 褲—袴 饋—餽 泄—洩 笋—筍 梅—楳 婦—媍 (声符不同) 村—邨 呼—謼 俯—頫 铲—刬 糍—餈 (形符、声符都不同) 鄰—隣 胸—胷 略—畧 峰—峯 稿—稾 群—羣 够—夠 翅 —翄 峨 —峩 (形符、声符相同, 但位置不同) 鞍—鞌 慚—慙 婀—娿 棋—棊 和—咊 秋—秌 鵝—鵞—? 岳—嶽 泪—淚 岩—巖 淼—渺 凭—憑 仙—僊 辠—罪 觕—粗(“粗大、粗疏、粗略、粗鲁、粗笨”等意义) (左边是会意字, 右边是形声字) 四、同形字 同形字(又叫“共形字”),指字形结构相同但表示的并不是同一个词。 同形字与异体字正好相反,异体字是异字同词,而同形字是同字异词。 同形字不同于异读字。异读字是指字形相同、意义相同而读音有差别的字。如“模”可读mó或mú,“剥”可读bāo或bō,“熟”可读shú或shóu。 现代汉语中,“参”字有三种读音,七种意义(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年6月): 1、cān: ?加入、 参加: ~军、 ~赛。 ?参考: ~看、 ~阅。 ?进见、谒见: ~谒、 ~拜。 ?弹劾: ~劾、 ~他一本。 2、cēn ?参差: ~不齐。 3、shēn ?人参。 ?二十八宿之一: ~商。 姥 ?读mǔ ,指老妇人。《广韵》:“莫补切。”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姥,今以女老者为姥。”如《晋书·王羲之传》:“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或指丈夫的母亲。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读lǎo,现代汉语北方方言称外祖母或尊称年老的妇人。 胄 ?义为“甲胄”,指头盔。本从冃(mào),由声。 ?义为“后代”。本从肉,由声。《说文解字》:“胤也。”如《左传·襄公十四年》:“是四岳之裔胃也。”晋·杜预注:“胄,后也。” 五、繁简字 繁简字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字形、笔画多少的不同。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共简化了517个字和54个偏旁。1964年,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收录简化汉字2336个。1986 年又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并作了个别调整(比如“叠”、“覆”、“像”不再作“迭”、“复”、“象”的繁体字处理),调整后的《简化字总表》,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 繁体字简化以后,在字和词的对应关系上有四种情况。 ①繁体字和简体字一一对应。 龜—龟,賣—卖,遲—迟,處—处,筆——笔 ②原本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的几个繁体字简化成了一个字。 複、復—复,饑、飢—饥,穫、獲—获 盡、儘—尽 ③原本在意义上没有关系的几个繁体字简化成了一个字。 發、髪—发 匯、彙—汇 ④繁体字和简体字原本都存在,但在意义上它们毫无关系,繁体字简化后成了一个字。 后—後 面—麵 谷—穀 丑—醜 里—裏(裡) 干—幹、乾 余—馀 帘—簾 几—幾 斗—鬥 (“乾坤”“乾隆”的“乾”不简化) 古代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古代汉语教程》 第一章第四节、第五节 本课程网址: /201

文档评论(0)

135****2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