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DOC

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 氰烯菌酯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属于原始创新性发明。该化合物属氰基丙烯酸酯类,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对由镰刀菌引起的各类植物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应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同类产品问世。它也是国内极少数创制发明的农药品种之一。 氰烯菌酯试验代号:JS399;化学名称:2-氰基-3-苯基-3-氨基丙烯酸乙酯;原药登记证号:L25%悬浮剂登记证号:L登记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同时进行了氰烯菌酯新防治对象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已获得发明专利4个,正在开发氰烯菌酯与多菌灵、氰烯菌酯与吡虫啉、氰烯菌酯与三唑类等复配制剂。 2007-2008年与中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合作,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7个试验地进行了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优秀,田间用量100克/亩,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可有效防治赤霉病。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连续阴雨,在扬花末期再施用1次,效果更佳。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安全,周明国教授和植保系统专家建议加速该产品的推广应用。 2010年在江苏省农垦系统进行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推广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对赤霉病有杰出药效。正常情况下,用量100毫升/亩比较适宜。对重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建议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一次接力防治,效果更佳。 2007-2008年与中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合作,在黑龙江、吉林、湖北等省3个试验地进行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与25%咪鲜胺乳油相当,田间推荐使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例为1:1.2,浸种温度为15~20℃,浸种时间为南方2天,北方3~5天,取出后直接催芽。氰烯菌酯浸种处理整个生长期对水稻生长发育均没有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 氰烯菌酯产品特性: 1、不同于其他所谓的“创制”农药,结构新颖。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同类产品问世。 已获相关授权专利:Z0、ZL200410065145.6、ZL200410014097.8、ZL200610125921.6。 2、极高选择性和镰刀菌专化性。 可应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 3、与现有杀菌剂没有交互抗药性,作用方式新颖。 经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研究小组测定,氰烯菌酯与苯并咪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取代芳烃类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即与噻菌灵、多菌灵、福美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咪鲜胺、戊唑醇和嘧菌酯等常用杀菌剂都不存在交互抗性。 4、毒性极低。 经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应用毒理研究所检测,氰烯菌酯原药、25%悬浮剂均为微毒。 5、对环境友好。 经国家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检测,氰烯菌酯对蜜蜂、家蚕低毒,对鱼、鹌鹑等中毒,在鱼体中的BCF8小于10,为弱生物富集性农药。 6、理化性质稳定,内吸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用400μg/mL 氰烯菌酯和400μg/mL 多菌灵穗部喷雾处理前1 、2 、3 d接种禾谷镰孢菌2021和R7的分生孢子混合液,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95%、75%和62%,而对照药剂多菌灵几乎没有防治效果; 处理后1 、2 、3 d接种,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8%、78%和73% ,而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效较差,只有5.2%、10.9% 和9.6%。 氰烯菌酯的治疗作用优异, 因此若遇到发病重的年份, 即便麦穗已经发病,也可以通过增加施药次数, 控制病情发展。 7、可以作为一种治理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尤其在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有很高的抑制活性,EC50只有多菌灵的1/3,且对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敏感性差异较小。氰烯菌酯对所有野生型敏感菌株和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均表现极高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分别为0.090±0.021mg/ml和0.097±0.035mg/ml。 8、具有增产和提高产品品质的作用。 经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研究小组测定,氰烯菌酯能在防病增产的同时降低小麦穗粒中的毒素含量,提高小麦品质;而多菌灵在防病增产的同时增加小麦穗粒中的毒素含量,影响产品品质。 9、耐雨水冲刷。 扬花期小麦叶片,中部涂抹500μg/mL药剂,12、24、48小时后清洗用药部位,针刺接种后放于RH80%~90%、25 ℃人工气候箱里培养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