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质资源的亮点——燃料乙醇的生物炼制 参考文献 《中国燃料乙醇的应用及生产技术的效益分析与评价》(庄新姝,袁振宏等,2009) 《我国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进展》(张敏华,吕惠生 ,2008) 《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探析》(王素雅,2009) 《生物质燃料乙醇展望》(庞业伟 ,2008) 《农作物生物炼制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董绪燕 ,魏芳等,2008) 《木薯——生物乙醇生产的新原料》(段钢,许宏贤等,2008) 《木薯生产利用现状及福建省发展木薯产业可行性分析 》(许泳清,汤 浩等,2008) 《工业生物催化技术》(林章凛,曹竹安等,2003) 《生物有机复混肥对木薯甘蔗产量 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何永群 ,龙淑珍等,2009) “Industrial biocatalysis today and tomorrow”——A.Schmid, J.S.Dordick.et al. 2001 “Fuel ethanol after 25 years”——Alan E. Wheals, Luiz C. Basso. et al. 1999 讲解思路路线 能源利用情况及问题→ 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源及相关知识→ 生物炼制→ 农作物生物炼制→ 燃料乙醇→ “非粮”之路的选择→ 木薯产业 2 能源与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工业化后,能源从烧柴火转到了烧煤,进而转到了烧石油和天然气。 人类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煤 炭 = 石 油 =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人类社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日趋强烈的当代 ,能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是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 3、可再生资源登上舞台 石油是工业社会发展的血液,一旦枯竭后怎么办呢?肯定要找替代的能源,一个是可再生的,一个是新能源,目前比较现实的是可再生能源。 4 生物质能源受宠 在可再生能源中,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水电、地热能、海洋能等。 风能也好,太阳能也好,它们都有一定的资源局限性,真正在目前和今后三五十年里能够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开发的是生物质能源,它是最有潜力的,最现实的,最实用的。 5 生物质能源发展背后的“声音” “21世纪议程”、“京都议定书” ——要求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注重环境的保护,这是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美国 “21世纪的化工行业规划” 2020年 生物炼制核心技术 原材料消耗、能耗、水耗和污染均下降30%。 中国 2020年 生物能源替代25%的进口石油,三个1500万t,减少2亿t。 6 生物质与生物质能的相关知识 6.1 定义 生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而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等。 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6.2 生物质能的特点 (1) 可再生性; (2) 低污染性; 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 (3) 低温室效应; 生物质作为燃料时,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 (4) 广泛分布性; (5) 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 全世界年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 7 生物炼制——工业生物催化技术 发展生物炼制的意义 可持续的生物炼制发展趋势是: ★可再生资源逐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 ★碳氢化合物的现代经济 碳水化合物的未来经济; ★物理学和化学时代 生物学等新型交叉学科时代; 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新的基石。 它不仅仅是未来取代石油等化石资源的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也是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最重要途径,并能促进能源农业和能源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院药剂招聘笔试题和部分参考答案5套 .pdf VIP
- 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docx VIP
- 院感防控与手卫生管理规范.pptx VIP
- 《DB44T 2583-2024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管理规范》.docx VIP
- 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docx VIP
- 富士达各功能电梯地址码(1)(1).pdf VIP
- 07K102 风阀选用与安装.pdf
- 海藻学-第四章-红藻门.ppt VIP
- 2025年人教版高中物理书目录(全).pdf VIP
- 合肥市庐江县选调县外教师考试真题2024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