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引 言
乾隆年 间,桐城派在姚鼐手中正式确立,随后即在嘉庆 、道光
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 ,盛极一时。桐城后学薛福成对此概括道:
国朝康 、雍之间,桐城方望溪侍郎,独以朴学治古文辞,鉴
明归震川 氏,以上接韩 、欧阳之绪 。至乾 隆中叶 ,而姬传姚先
生踔起 。先生亲受业望溪弟子刘君大櫆 ,及其世父编修君范 ,
其论古文 曰:义理、考据 、辞章,三者缺一不可 。一时著籍 门下
高第弟子 ,各 以所习相传授 ,自淮 以南 ,上溯长江 ,西至洞庭 、
沅、澧 之 交 ,东 尽 会 稽 ,南 逾 服 岭 ,言 古文 者 ,必 宗 桐 城 ,号 桐 城
派 。其渊源所渐远矣 。
曾国藩在 《欧阳生文集序》中说道: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 ,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
之、梅 曾亮伯 言,桐 城有方 东树植之、姚 莹石 甫 ,四人者称 为高
第 弟子 ,各 以所得 ,传授 徒友 ,往往不绝 。
以此看来 ,薛福成所说 的“著籍 门下高第 弟子 ”是指管 同、梅 曾
亮、方东树和姚莹等四人,也就是 “姚门四弟子”。姚鼐晚年来到钟
山书院,与 “姚 门四弟子”共同研讨古文,已是嘉庆十年 (
第 2 页
根据 这些我们 可 以断定 ,“自淮 以南 ,上溯 长江 ,西至洞庭、沅、澧之
交,东尽会稽,南逾服岭,言古文者,必宗桐城”的繁荣局面就是嘉
道时桐城派 的真实写照,其特点是桐城派突破了地域 的限制,在南
方 的一 些 地 区,如江 苏、湖 南、江 西、广 西 等地 ,确 立 起“正 宗 ”的地
位 ,形成了新的古文创作 中心。在广西一地 ,当时的省城桂林 ,以
吕璜 回乡传播桐城派古文义法为契机,古文创作活动 日益兴盛 ,并
涌现出朱琦、龙启瑞、王拯、彭昱尧等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
家,带领着古文创作的潮流。他们一时兴起,赢得了 “岭西五大家”
的赞誉 ,使广西成为嘉道时期古文创作成绩最显著的地区。
“岭西五大家”这一古文创作群体 的出现,是桐城派 自身发展
的需要 ,是桐城派 自觉扩大文派影响的结果之一,是桐城派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为延续文派所取得的最骄人的成绩。
注 释 :
①薛福成 《庸庵文外编》卷三 《寄龛文存序》,光绪十九年( 刊本 。
② 曾国藩 《曾文正公文钞》卷一 《欧阳生文集序》,同治十二年 ( )上海醉六堂
刊本 。
③姚鼐 《惜抱轩诗文集》卷五 《吴石湖家传》: “乾隆之末,鼐来江宁。 嘉庆十
年 ,余 再至 江 宁 。”四部 丛刊 本 。
第 3 页
第 一 章 嘉道 时期桐 城 派 的发 展
第一节 思想松绑与汉宋调和 的背景
嘉庆 、道光时期,是清政府统治的转折时期。在乾隆六十年的
盛世后,清朝统治的弊端 日益暴露。 “嘉道之际,在上之压力已衰,
而在下之衰运亦见。” 为 了配合政 治上 的稳定局面 ,统治者逐渐
调整其文化政策, “不得不开始思想松绑 ,容忍学者凭借经义 以讥
评 时政 。在这样 的政治背景下,学术活动重新活跃起来 ,不再
是讲究考据 的汉学一统天下 ,探求宋儒理学义理 的宋学也逐渐抬
头。正如朱维铮所说 : “这种策略变化引出的效应,是思想界渐有
活气 。潜心考据 的汉学家关注风俗人心 了,诵法朱熹 的理学家讲
起 经 济 事 功 ,并 出现 了善 于 用 危 言 耸 动 舆 论 的所 谓 经 今 文 学
派 。”
这种 宽松 的学术氛 围,为立派之初 以程朱理学为学术取 向的
桐城派重新 占据文坛 的统治地位提供 了有利条件 。但是 ,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