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海岸地貌-gll.pptx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海岸地貌;海岸线—海水面与陆地的交线。由于潮汐作用,海岸线会随海面波动而变动,平均高潮线,或平均低潮线作为海岸线。 ;海滨; 中国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拥有37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居世界第十。 我国海岸线曲折,较大海湾有150个,多港阔水深的天然港口。 ;波浪:水质点在风力、重力、水压力、表面张力相互作用下,离开平衡位置作近于封闭圆周运动,海面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波浪。 波浪运动:顺时针方向运动 ;波浪的形成;风时与波速/波长关系;水质点受力分析: 表面张力:平行于液体表面的地方产生,约等于大气压力的1 大气压力:不考虑大气压,太平洋比现在高22cm。 重力:不考虑重力本身压强,太平???比现在高50m。 液体内部弹性力:一个大气压(大约10米水柱的压强)下水大约产生1/400000变形。弹性力大约为重力的43倍。 各种摩擦力:如风力、与基岩或沉积物的摩擦力等。 因此,水质点受力发生形变后一定会在弹力主导作用下恢复其平衡位置,做近于圆周的运动。;水平方向传播:靠水质点之间的分子间力(内部摩擦力)以及风力传播,风力不变时水质点的圆轨迹半径沿水平方向相等。 垂直方向传播:仅靠水质点之间的分子间力传播,由于内部摩擦耗能,水深按等差级数减小时,波高按等比级数减小。水面下一个波长的距离波高只有海面波的1/512,1/2波长处才明显扰动泥沙(产生沙纹-地貌形态)。;Translatory motion re-suspends sediment;影响波浪的因素;当波浪传播到海底深度小于1/2波长水深处,由于底部摩擦作用:;波浪传入浅水区后,海底摩擦作用使波顶运动速度大于波底,水质点轨道强烈变形,波峰超过下部水体的支撑时发生破碎。 三种形式:崩顶破碎、卷跃破碎、激散破碎 波浪发生破碎的一线等深线称破浪线。理论深度1.28h,破浪具很强的冲击力,对海岸造成侵蚀和破坏。;波浪破碎的制约因素: 海岸坡度与波陡之间的关系:决定破碎形式及破碎临界水深; ; 波陡较大的波浪传入坡度平缓海岸, 水下岸坡易出现崩顶破碎。消能缓 慢,白头浪。;崩顶;波陡中等的波浪,海底坡度中等,消能中速;卷跃破碎;卷跃破碎3;波陡较小的波浪,海底坡度较大,消能较快,拍岸浪;激散;海蚀作用:包括波浪冲击、波浪所含物质磨蚀以及溶蚀三种侵蚀作用。;海蚀地貌;海蚀穴(洞);海蚀崖 ;海蚀崖(Sea cliffs);JLM Visuals;海蚀崖后退造成海蚀平台;海蚀拱桥;JLM Visuals;Changes Along a Shore;海岸带泥沙运动的两种动力:波浪力和重力。 两种方式: 横向移动:泥沙碎屑物质垂直于海岸的移动; 当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垂直时,波浪力与重力的方向线在水下岸坡或海滩面上的投影(重力沿坡面的切向分量)同在一条直线上,被起动了的泥沙会产生向岸和向海的往返运动,即泥沙的横向运动。 纵向移动:泥沙碎屑物质沿海岸线方向的移动。 ? 当波浪前进的方向与海岸斜交时,波浪力与重力沿坡面的切向分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被起动的泥沙向岸运动的路线与沿海滩斜坡滚落向海的路线不一致,泥沙不但发生横向位移,还依波浪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岸运动,即泥沙的纵向运动。 ; 海积地貌的四大类型; 上爬流或进流(Swash) :片状水流向岸腾越 退流或回流(Backwash):底层水流向海回归;进流;泥沙横向移动及其地貌 ;中立线(带);均衡剖面 ;松散沉积岸平衡剖面形成的影响因素;横向运动堆积地貌 ;Barrier Islands(堰洲岛);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时,如果波向线与等深线不垂直而成一偏角,则波向线将逐渐偏转,趋向于与等深线和岸线垂直,这种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波浪传播方向的变化是因为波速随深度变浅而减小,位于较浅处一端的传播速度相应小于较深一端,这就导致波峰线的偏转。;当波浪进入曲折的岬湾时,波浪的折射使波能集中在岬角(headland),形成冲刷区,而波浪进入海湾(bay)时.波能是辐散的,形成堆积区。;岬 角 侵 蚀 与 海 蚀 柱 的 形 成;台湾野柳:单面山;台湾野柳:单面山;台湾野柳(海岸岬角):海蚀地貌;台湾野柳:岩石的差异分化;台湾野柳;当波峰线与岸线斜交时,由于波浪折射作用,在破浪带与岸线之间产生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 河流入海,咸淡水混合,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沿岸流 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后形成的浙闽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等。 ;泥沙纵向移动及其地貌;海湾处波能幅散形成沙嘴;The wave in deeper water mov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