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格心理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是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最早讲到“人性”的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中文中“人格”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 日文中“人格”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的意译。 英文中“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perso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各位的合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欲期固结:哭、叫、咬、吃, 主动权多放于别人手中。 A、被溺爱的孩子 B、缺失型 C、口欲攻击型 表现为:咬哭嚎 肛欲期固结: A、很严格地控制 B、放纵 俄底浦斯期固结 男孩儿:恋母情结,有性意识。 “如果我跟我爸抢我妈,可能会被阉掉”。 二、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1、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米商家里 排行第三 他与哥哥的竞争 1902年加入弗氏集团 1912年与Freud分道扬镳 以“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为中心, 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2、《自卑与超越》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 3、人真正追求的是权利意志。 4、最早的记忆是了解一个人 生活风格的最好方法。 #克服、补偿自卑的过程中形成个人生活风格。 #与生活风格不符的事情很难记住。 #“你能回忆起来的最早记忆是什么?” 5、关于排行问题 “典型的次子……表现的行为好象他是在参加一项比赛” “长子常常会做从高处跌下的梦……次子经常会梦见自己在参加比赛。他们或许跟在火车后面跑,或许骑着脚踏车和人赛跑。有时候,个人在梦中的这种紧张和匆忙,能够让我们猜测到:他是次子。” 排行关系对性格有重大影响 第一个孩子:失乐园(感觉)。 A、有人会退行 B、有人会生气、发脾气 C、有人会变好、变乖 第二个孩子: 一出生就发现自己“跑在后头” “我要补偿!” “我要更好!” “我要更努力!” 三、荣格的人格理论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 1961年6月6日与世长辞,享年86岁。 非常全面的人物。 十八卷之丰的《荣格全集》 荣格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 从精神病学通过心理分析学转向分析心理学,从原型理论转向宗教动机心理及东西方哲学的心理机制。 与Freud的友谊、冲突和最后决裂 如:“力比多”——个体的普遍生命能量。 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使用‘集体’一词,是由于这部分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与个性心理相反,它具有一切地方和所有人都共有的几乎相同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对所有人而言,集体无意识都是相同的,由此便组成一种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荣格:人类世世代代经历的事件和情感,最终会在心灵上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通过遗传传递。 他把这种遗传的原始痕迹称为原型。 原型本身不是具体的形象,而只是一种倾向。但是,原型可以通过一种形象出现。 原型不是一些固定的形式,而更像一些潜藏在我们心灵最深处——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的原始人的灵魂。这些原始人在梦中以种种不同的形象出现。 “一个人潜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型。” “我们在潜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就是知觉与顿悟的原型,和本能一样,原型构成了集体潜意识。” 原型是一代代的人类个体,在经历了非常类似的情境并作出反应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对于世界作出反应的先天性向或潜在倾向”。 “人……并不需要通过经历黑暗或与蛇的遭遇而习得(对黑暗和蛇的)这种恐惧,尽管这些经历和遭遇会强化或者再次证实他的这种性向”。(卡尔文·S · 霍尔,沃农· J· 诺德拜著,张月译,荣格心理学纲要,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33页) 原型和本能两个概念的关系非常密切。 本能是研究者自外去观察动物时设定的概念,原型则是人自内观察人时设定的概念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