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春望板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案春望板书设计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语文教案春望板书设计 篇一: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学校:张郝学校 年级:八上执教:张娇娇 一“望”而情深 ——由“望”字入杜甫爱国诗人形象塑造 教学目标 1.富有感情地吟诵诗歌,体会诗人杜甫忧国悲己的爱国情怀。 2.掌握用衬托的方法分析诗人形象。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衬托的方法分析诗人的形象及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图片导入 一读听读划节奏 二、由“望”而景起 1.本诗的题目是“春望”,春点明时令,望即望见,诗人望见了哪些事物呢? 明确: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 2.昔日的长安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如今的长安是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国都陷落,山河破碎,断壁残垣,草木深密。 二读自读理感知 三、因 “望”而境生 翘首远眺却是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无奈只能由远及近将目光聚焦到眼前之景:花、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有两种解释: 1.人溅泪惊心。《迂叟诗话》:“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2.花鸟溅泪惊心。人教版2001年3月版初中语文注释:“由于战乱,国都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局而流泪,鸟也因人世的离别而惊心。” 你觉得哪一种解释更好?(小组讨论,5分钟) 明确:(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之而泣,闻之而惊,以乐景衬哀情,一倍增其哀乐。 (2)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倍增其哀乐。 三读较读体哀情 四、一“望”而情深 望见的是物是人非,望不见的是烽火连绵时家人报平安的家书,诗人由国事到家 思再到悲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七五五年三月,在长安作”,诗人此时四十四岁,却已生华发。台湾学者颜元叔《析春望》:“起于国破山河在,终于一根发针,真有鼠尾之感。”你是否赞同? 明确:(1)联系诗人的生平以及历史背景探索诗人此时的情感。 (2)将国家命运与悲己情怀紧紧联系,感情层层递进,诗人形象更加饱满。 (3)细节描写衬托人物之悲情愁绪。 四读精读望形象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意脉融汇而不单调,情景交融而不飘离。”前四句的望景,后四句的望情,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统一于标题《春望》之望。 2.练笔:《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诗人会以什么样的细微动作表现心情呢? (抚膺长叹,引吭长啸,恣肆大笑等) 六读齐读能成诵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春望》。 2.写一篇人物日记(运用今天所学到的衬托的手法)。 板书设计 春望 国 城 景山河 草木悲国 环境烘托 境花 鸟 悲家 情烽火 家书 细节衬托 白头搔悲己 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篇二:《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沙河市第九中学 石凯鑫 一、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和节奏掌握作者基本文学常识。 2、读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蕴含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听范读,感受全诗的情感。 二、研读赏析 (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1、在听读的基础上齐读并思考最能直接而强烈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哪一句? 学生明确:“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作者为何而愁? 学生明确:因为“国破”和“家书抵万金”。 (二)、二读:读准语气和语调,读出感情。 1、分组读,比谁读得语气语调准,最能读出感情。 2、反复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如何才能读出这两句的情感呢? 学生明确:“破”、“深”、“连”、“抵”要重读。语速要缓慢。 4、为什么这几个字要重读? 学生明确:“国破”与“草木深”形成强烈对比,写出了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景。“连”和“抵”说明战争持续之久和思乡念亲之切。 5、哪个词语是战争的意思呢? 学生明确:“烽火”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指战争。 6、具体指哪场战争呢? 学生明确:“安史之乱”。 7、除了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外有没有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 学生明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如何赏析这句诗? 学生明确:花因感伤而落泪,鸟因恨别而惊心。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和思念亲人的情感。 9、在理解基础上自由读,认真品味体会其中的情感。 10、归纳本文的思想感情:感时伤世,念家悲己。 三、课堂小结,并带着感情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板书设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