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围城诗注以诗存史、以诗证史-刘迈注.pdfVIP

西安围城诗注以诗存史、以诗证史-刘迈注.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 西 以 安 诗 存 围 史 ● 城 以 刘 诗 诗 迈 证 注 史 序 陈 元 方 民国十五年 (1926),在我们 陕西爆发的 “西安 围城 ”之 役 ,即围城 与守城 的斗争 ,是 中国现代革命 史上一次重大事 件 。因为历史名城被 围长达八月,且死难军 民达五万人 ,其悲 惨 壮 烈 的情 况 ,在 陕西 、乃 至 我 国城 市 历 史 上 亦 属 罕 见 。 这一事件 ,是属于北洋军 阀体系的、兵匪合一的镇嵩军头 子刘镇华一手造成 的。 民国初年 ,在军 阀混战中,刘镇华 以种种投机 、钻营的手 段 ,博得北洋军 阀的青睐,曾窃居陕西省长八年 ,且兼督军三 年 。对 陕西人 民剥 削压迫 、横征暴敛 ,无恶不作 。陕西老 百 姓 ,一 提 起 刘 镇 华 祸 陕殃 民 ,无 不 切 齿 咒 骂 。 民 国十 四年 (1925),刘镇华所领 导 的镇 嵩军 ,在河南被 国民二军打败 后 ,刘 只身逃走 ,其在 陕西的统治遂告垮 台。旋在帝 国主义和 北洋军 阀的支持下,于 民国十五年 (1926)初 ,又召集溃散 的 号称十 万镇嵩军卷土重来 ,企 图攻 占西安,进而控制大西北, 以便配合反对革命 的北洋军 阀,牵制南方革命政府 的北伐 ,与 北伐 军相抗衡 。从这个意义上说 ,坚守西安,反击刘镇华控制 陕西 ,对支援 1925年至1927年我 国大革命运动是完全必要 的, 也是正义 的、革命 的。 以杨虎城将军为首的西安守军,在 中国共产党 的支持下, 高瞻远 瞩 ,他们深刻理解 当时形势:如果西安不守,则西北革 命势力将被消灭,北伐军进展必受牵制。鉴于此,当镇嵩军已 兵临减下,西安危在旦夕的时候,杨虎城誓死守城,义无反 顾。当机立断在三原誓师,动员所部,抢先入城,与城中李虎 臣、卫定一部,团结奋战,力挽危局。正由于城中军民晓此大 义,因而在八个月的守城战中,万众一心,愈战愈勇。任凭敌 人挖地道、炸药轰、架云梯、飞机投弹,乃至白刃相搏,然均 未能越雷池一步。终于以不足万人的兵力,抗击了十倍之敌的 进攻,牵制了北洋军阀的兵力,策应了北伐战争,维护了历史 名城的尊严,大长了陕人志气,以陕西军民的革命精神,谱写 了壮丽的英雄诗篇。 西安久攻不下,为了把城中军民困死,军阀刘镇华又采取 了许多恶毒手段和阴谋诡计。又是烧毁城郊麦田,又是绕城挖 掘长堑,又是策反诱降,又以高价收买李、杨首级等等,然均 未能得逞。 西安被围困的后期,粮食短缺,饥饿而死者日数百人,城 中居民剥树皮、挖草根、宰狗杀马、罗雀掘鼠,以至人食死尸 等等,使无辜群众深受其害,惨绝人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幸赖中共北方局领导人李大钊,约派陕人于右任 氏亲赴莫斯 科,敦促尚在苏联考察军事的冯玉祥将军迅速回国, “进军西 北,解西安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冯玉祥将军欣然接受 李大钊此一建议,当即回国于五原誓师,率领国民联军,挥师 援陕,终解西安之围,拯救了城内被围困的二十万军民出于水 火。 西安军民在坚守西安之役中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从西线有 力地配合了当时中国的大革命与北伐战争。他们是为了中国革 命与反帝反军阀而牺牲的,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诚如杨虎城 将 军 于 解 围 后 所 说 的 “生 也 千 古 , 死 也 千 古 ” 。 西安军民英勇抗击军阀刘镇华的围城,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