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提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docx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提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关系史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法国外交和国际关系 1. 背景: 法国大革命 18世纪,法国是欧洲人口最多、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君主专制制度在路易十四时代达到顶峰; 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启蒙运动发展:摧毁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 北美独立战争使法国国库空虚,征税遭到反对; 1789年召开三级会议,是法国自1614年之后第一次举办的三级会议,也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三级会议由三个阶级的代表全体国民的构成:第一阶级(教会)、第二阶级(贵族)和第三阶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等)。 2. 拿破仑的政策 《提尔西特和约》 Treaties of??Tilsit 第四次反法同盟以1807年法国同俄、普分别签定《提尔西特和约》而结束。 1807年7月7日,法俄最后缔结《提尔西特和约》,包括三个条约:附有秘密条款的《法俄和约》;矛头指向英国的法俄《攻守同盟条约》;关于俄国把卡塔罗海湾和爱奥尼亚群岛归还给法国的《补充提纲》。 1807年7月9日,法普之间也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承认了领土变更和华沙大公国,普鲁士领士人口减半。普鲁土俄国加入大陆封锁体系。 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失败,标志拿破仑霸权顶峰,实质是法俄瓜分欧洲 三国瓜分波兰 在欧洲民族国家大多作为专制君主国家崛起的十五六世纪,波兰走的另一条路:国王由全体贵族选举产生,只有议会才能制定法律。这是一个有国王的共和国,与英国政体颇为形似。但她没有英国的富有和四面环海的天然屏障,也没有山脉构成的屏障和确定的边界,而邻国是与她敌对并虎视眈眈觊觎着她领土的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这三个大君主。 1772~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的3次瓜分。 第一次瓜分(1772)第二次瓜分(1793)第三次瓜分(1795)使波兰-立陶宛联合公国灭亡,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始复国 。 (历史上,波兰曾有两次遭到外敌的入侵和占领 第一次在1795--1918年间,被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灭亡,长达123年之久。第二次在1939--1944年间,被德国法西斯占领。) 莱茵联盟 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 为了巩固在德意志中西部的统治,1806年7月,拿破仑建立莱茵联盟。 德意志西部和南部的十六个小邦以和法国缔结攻守同盟为基础,在拿破仑的保护下结成联盟,主要用以对抗德意志的两个主要国家奥地利和普鲁士。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签定以后,又有二十个德意志小邦加入联盟。 莱茵联盟的使命,是作为法国东部莱茵河边界上的军事和政治的屏障,也是法国与两个最大的德意志国家(奥地利、普鲁士)之间的缓冲地带,同时又是拿破仑在德意志进行统治与实行掠夺政策的工具。 大陆封锁政策 Continental System 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在对英斗争中,企图摧毁英国势力所采取的一个政策。英国从1804年起就对法国实施海上封锁,力图从经济上扼杀法国。 自1805年法国直接在英国直接登陆失败后,法国决定用经济封锁摧垮英国。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Berlin Decree,规定所有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包括法、意、荷、瑞士、莱茵联盟,与英国不仅不准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般往来,对法国统治下的欧洲的英国侨民,一律宣布为战俘,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 随着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大陆封锁也随之破产。 结束: 1814年3月30日,反法同盟军队攻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 1814 年5 月30 日,第六次反法联盟国家(俄、英、奥、普)曾与法国签订巴黎和约(第一次巴黎和约)。后来,瑞典、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参加了条约的签订。 人物:法国外交大臣塔列兰 该条约对法国相当宽容,既没有让法国割让土地,也没有要求交付赔款和撤走驻扎的占领军,只要求法国退回到1792 年的边界,甚至法国还扩大了150 平方公里的地盘。根据巴黎和约,虽然法国被置于反法国家的包围圈之中,但由于它保有相当广阔的领土,其作为欧洲大国的地位并未真正丧失。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也是巴黎和约的一项规定。 1815 年11 月20 日第二次巴黎和约签定,法国退回到1790年疆界。 1814年巴黎和约 法国保持1792年1月1日以前的疆域,较革命爆发前为多 列强承认波旁王朝为正统,法国承认荷兰、德意志各邦国、意大利各邦国及瑞士独立 英国须交还某些法国的殖民地,英国继续拥有毛里求斯及马耳他等海外据点 法国不需向列强支付任何赔偿 拿破仑自愿流放至厄尔巴岛,可保留法兰西帝国皇帝称号,且每年收取法国政府二百万法郎 1815年巴黎和约 将1814年巴黎和约中法国保持1792年较革命爆发前为多的国土改为以1790年的疆界为版图,在比利时边境失去部份领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