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总结——鲁迅(心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鲁迅小说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呐喊》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24年5月第三次印刷时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1930年1 月第十三次印刷时,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作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呐喊》中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社戏》等。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包括《祝福》《在酒楼上》《肥皂》《示众》《伤逝》等。 《呐喊》《彷徨》的思想价值: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彻底的揭露和批判(《狂人日记》) 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及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药》《示众》《阿Q正传》) 3.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孔乙己》《在酒楼上》《肥皂》《伤逝》)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把神话,历史融入现实之中进行重新解构,是超历史,超时空,超逻辑的文学样式。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在《故事新编》中,内在地交融、指涉了鲁迅创作的其他文体的文本,如杂文、散文等。(《故事新编》以杂文手法入小说,历史神话演绎,超现实意识流等。)。《故事新编》的文体创造显然不同于《呐喊》、《彷徨》,在《故事新编》中,幻想的与现实的,想象的与真实的,古代的与现代的、庄严的与滑稽的、诗的与杂文的、形象的与理论的等等,各种不同的文体样式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包括《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 鲁迅的杂文:1.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向其撰稿的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这些杂感作者被称为《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陈独秀的泼辣明快,钱玄同的汪洋恣肆,刘半农的爽直幽默与鲁迅的犀利凝重,展现了这一作家群的不同风格。而立论坚实、短小精悍、富于战斗力,则是其共同倾向。 2.“鲁迅风”杂文: 3.语丝体:1924年11月,语丝社社成立,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他们创办有语丝周刊。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上,是比较执著的。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与文化批评.任意而闲淡的随笔文体,被称为语丝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影响很大。他们被称为语丝派。他们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语丝文体”。鲁迅先生总结语丝体的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4.与“语丝派”相反的“现代评论派”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