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5.1 城市地下铁道(地铁)的发展 第一条蒸汽机车牵引地下铁道线路-英国伦敦1863年,已140多年 当时地下隧道烟雾熏 人,但因地面街道公共 马车拥挤,条件和速度 不如地铁,伦敦市民、 皇亲显贵都乐于乘坐 1879年出现电力驱动 机车使地铁客运环境和 条件改善 一些著名大都市开始相继建造地下铁道 1863-1899仅36年,英国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以及法国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建成地铁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建设处于低潮,仍有日本东京和大阪,苏联莫斯科等少数城市修建了地铁 1996年,东京地铁已有12条地铁线路,总长约237km,车站196座,车辆保有总数约2450辆,年客运总量突破25亿人次,是当今世界上地铁客运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1935年莫斯科第一条地铁通车运营,线路全长11.6km,车站13座,以后莫斯科地铁建设一直没中断,现今莫斯科地铁线路9条,总长约244km,150座车站(莫斯科地铁的建筑风格和客运效率举世闻名,每车站都由著名建筑师设计并配有雕塑作品,艺术水平高,有身临宫殿之感,且所有地铁终点站都与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轻轨系统相衔接,有的还与铁路站相连接,换乘方便) 1969年长23.6km的北京第1条地铁线路建成, 1984年长19.9km第2条环线建成,2000年复八线运营,2007年5号线运营,北京地铁线路总长>140km, 车站近百座,总保有车辆>1000辆,年客运量远远突破5亿人次,比1971增长>70倍,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总运量的比重由8%↗近20% 上海地铁1号线工程于1995年5月建成通车,线路总长为21km,年客运总量约3.6亿人次,为上海市发展大运量快速客运交通开创了先例。截至2010年10月,上海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的总里程已达420公里。 20世纪50-90年代间城市地铁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1)战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年代,亚洲、拉丁美洲、东欧城市化进程加快,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不断增加 (2)小汽车激增与城市街道有限通行能力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空气严重污染,城市面临如何在较长的距离内,有效而快速输送大量乘客的难题 实践说明:对于城市客运的大需求量,只有建造地下铁道系统,发展大、中客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目前有40多个国家地区的127座城市建有地铁,线路总长5263.9km,年客运总量约230亿人次 7.5.2 城市轻轨交通 轻轨交通是一种中等运量(客运量在地铁与公共汽车之间) 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系统 共分两大类: ①车型和轨道结构类似地铁,运量较地铁略小的 准地铁 ②运量比公共汽车略大,在地面行驶,路权可共用 —新型有轨电车 在传统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的新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 造价低、无污染、建设周期短,被许多大、中城市采用 有轨电车历史100余年 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在1881年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展示,是3 辆电车编组的小功率有轨电车,乘 6人,轨道长400m 世界第一个运营有轨电车系统1888年建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磁门德市 上世纪20年代,美国有轨电车线总长达2.5万km 30年代欧、日、印度和我国有轨电车也有很大发展 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1908年建在上海 大连有轨电车1909年建成 随后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 鞍山等城市都相继修建有轨电车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城市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既损坏道路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慢,正点率低,噪声大,加减速性能差 大量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各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 我国也被波及,90年代末我国城市有轨电车已所剩无几,仅长春、大连和鞍山3座城市的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 新型有轨电车的主要特点: (1)造价较低、客运量适中 (2)以钢轮和钢轨为走行系统,车辆牵引动力为电力,可直流传动、交流传动或线性电机传动等 我国新型有轨电车基本类型: 四轴车 + 六轴单铰接车 + 八轴双铰接车等3种 (3)客运量中等的公共交通方式,客运能力介于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