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bppv的诊断和治疗.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 疗——体位训练治疗 手法复位(Epley法) Semont复位法 头位1:将患者头部偏转向对侧,并偏离矢状位45。 头位2:帮助患者快速侧卧于患侧。 头位3:将患者由患侧卧位快速通过起始坐位侧卧于对侧,相当于旋转180。 头位4:将患者慢慢扶起取坐位。 Semont复位法 Semont 氏复位中体位与半规管内耳石漂移的关系 Barbecue复位法 注意事项 每完成一步观察眩晕及眼震,待其终结后才做下一步,在治疗中,此法可以重复进行,直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如此反复2~3次,直到任何头位均引不出眼震,为一次治疗。对双侧患者需行双侧复位。治疗后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1周,同时避免剧烈活动,不作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对一次治疗无效者,间隔7-10天可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注意事项 经过治疗后,需要进行以下嘱咐: 1. 治疗后休息10分钟再回家,以防随后耳石复位后立即引发短暂的眩晕发作。切勿驾车返回。 2. 半卧位休息两个晚上,也就是说患者的头部处于仰卧和直立之间,抬高45度。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的垂直位置,不要护发和看牙医,不要进行活动头部的锻炼。 3. 至少保持一周,避免可能引起BPPV复发的诱发性头位,诸如睡觉时填上两个枕头,避免朝患侧卧位,不要过于抬头和低头,小心避免仰卧时头部过于后仰,尽量保持直立位。 治 疗 外科治疗保守治疗无效之顽固性(Intractable)位置性眩晕可行手术治疗。 后半规管填塞术,眩晕控制率达100%。目的封闭嵴顶与阻塞部位间的液体空间,使嵴顶处于生理固定状态。 后半规管填塞术 谢 谢!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诊断和治疗 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是在某一特定头位时,激发伴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 本病属于一种综合征,是数种内耳疾病之临床表现。为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 流行病学 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 人群中发病率:10.7~64/10万 BPPV占眩晕患者的20%~50%不等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美国七十岁以上老人有50%至少发生过一次bppv Oghalai在其诊所中,随机选择一些以非眩晕主诉就诊的老年患者做体位诱发实验,发现9%的患者存在BPPV 发病原因 病因仍不明确 大多数为原发性或称特发性BPPV,约占50~70% 继发BPPV中以头部外伤最多见占7~17% 梅尼埃病常合并BPPV,发病率报道不一,约0.5%~31% 病毒迷路炎、前庭神经炎、中耳及乳突感染 突聋、偏头痛、内耳手术等 耳石脱落 解 剖 解 剖 听觉——耳蜗 位觉——前庭 半规管——角加速度(三维) 球囊、椭圆囊——直线加速度 耳 石 发病机制 特发性BPPV发病有多种学说,多数倾向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和管结石症(Cana-lithiasis)学说。 发病机制 嵴顶结石症学说 黏附于后半规管壶腹嵴颗粒是移位的耳石,这些颗粒增加了嵴顶的比重,使嵴顶与内淋巴液间的比重差发生了变化,对重力及直线加速度的敏感性升高,直立位时后半规管嵴顶呈垂直位,如侧卧于患耳,则后半规管嵴顶成为水平位,因重力作用而偏离壶腹,产生刺激而发生眩晕和眼震。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管结石症学说 当头位移动至激发位(悬头位)时,后半规管成为垂直方向,壶腹嵴位于上方,耳石受重力作用,向离壶腹的方向牵引内淋巴,引起眩晕及眼震。为了克服嵴顶的弹性及半规管内淋巴的惯性,需经数秒后嵴顶及内淋巴才发生移位,此时间为眼震的潜伏期,眼震的快相向位置在下方之耳。当微粒移动至半规管较水平的位置时,运动停止,对内淋巴的牵引力也终止,弹性使嵴顶回至中间位,眼震消失,这段时间为眼震的持续期。反复处于激发位可引起微粒的分散,内淋巴压降到低于嵴顶的弹性回缩力,嵴顶不再产生偏移,眼震消失。恢复直立位时,微粒的重力作用与悬头位相反,诱发出反向旋转性眼震。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嵴顶结石症学说和半规管结石症学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耳石沉积是黏附于嵴顶处还是浮游于半规管内。 三个半规管的BPPV均可发生。在人体直立和平卧时,后半规管处于最容易受重力作用的位置,故发病率最高,占91%,上半规管BPPV极为罕见。 诊 断 典型眩晕发作史 因卧床突然翻身,颈伸或前屈(患耳向下)而突发旋转性眩晕,眩晕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可自行缓解 可伴有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改变 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休息后即可消失,重者无法起床 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至数年 临床检查 体位试验是诊断BPPV的金标准 后半规管(最常见)——Dix-Hallpike手法 水平半规管——Roll test(转动试验)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