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论文.docxVIP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从表型性状、分子标记和系谱共祖度三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自建国以来我国棉花鼎种的遗 摘要 从表型性状、分子标记和系谱共祖度三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自建国以来我国棉花鼎种的遗 传改良进展及品种演变。通过4套代表性晶种2年多点试验和2套区域试验资料估计了品种 改良的实际进展及其遗传贡献:采用172份材料的42个RAPD分子标记探讨了我国棉花品 种的遗传基础;片}1636份材料的系谱共祖度分析了品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主要结果如下: 1.皮棉单产在黄河棉区、长江棉区和新疆棉区分别以7.69 kg/km2/year、5.73 kg/hm2/year 和6.16kgmm细的速度增长,各棉区近期育成品种比早期育成品种分别增产28.6%、24_3% 和39.4%:各棉区近期育成品种的株铃数比早期育成品种的株铃数分别提高了8.9%、19.1% 和27.O%;衣分分别提高7,4%、7.5%和12.6%;品种间的铃重差异显著。株铃数的提高对 皮棉增产的贡献最大,其次为铃重和农分。 2.品种产量的改良中,黄河、长江和新疆棉区基因型效应分别为18.7%、21.8%和38.8%: 广义遗传效应分别为44.2%、45.1%和82.0%。 3.我国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在,绒长和比强度分别以0.0192mm/year(ICC 标准)和0.0263cN/tex/year(ICC标准)的年增长率显著提高,品种间的马克隆值有显著差 异。 4全国陆地棉群体内绒长、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改良过程中的基因型贡献率分别为20.2%、 34.7%和34.2%。 5.我国棉花抗病育种改怠工作亦取得巨大进展,区试参试品种对枯萎癀和黄萎痛的抗性 逐渐增强。在我国,枯萎病的抗性问题已基本解决:对黄萎病抗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 和基因的QTL定位工作为彻底解决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问题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6.RAPD标记Nei’s遗传距离与两组不同来源试验数据的表型性状欧氏距离间相关系数 分剐为0.6445(n=1770)和0.7078(n=7140),表明RAPD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棉花品种间遗 传差异。各层次上遗传差异的比较表明:在我国主栽棉花品种中,海岛棉品种遗传基础窄于 陆地棉品种:我国自育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础窄于国外引进品种;杂交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 础窄于常规品种;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陆地棉品种遗传基础窄于70年代品种;长江棉区品种 遗传基础窄于黄淮棉区品种。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窄于长江棉区品种。 7.品种间的共祖度分析表明,从时期上看,1960s为0.1933:以1970s陆地棉品种间的 共祖度最高.为0.2141,1980s为o.1725,1990s则下降为0.0848,之后显著下降;从区域 来看.长江棉区的陆地棉品种间平均共祖度最高,达0A407:黄淮棉区的品种间共祖度次之, 为o.1789:而西北棉区的共祖度最低,仅为0.1060。 8.在七个重要引进祖先品种中,岱15对我国棉花品种贡献率最大-达30.62%:其次为 斯字棉.达15.54%:金字棉为8.97;鸟干达棉为4.90%:福字棉6号为2.04%;108夫 为1.94%:爱字棉为0.97%,这7个祖先品种对我国棉花品种共计贡献了64.97%的基因资 源。 关键词:棉花,遗传改良,表型性状,分子标记,共袒度 AbstractThe Abstract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variety evolution of cotton varieties in China since 1 949 wer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at three different aspects:phenotypic values,molecular markers and coefficient of parentage.Phenotypic values,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4 sets of two-yeⅢ& multi·site field trials with representative varieties and 2 sets of regional trials,indicated the actual effect of variety improvement and genetic contribution;42 RAPD molecular markers from 172 entries gave the genetic bases of cotton varieties in China;and coefficients of parentage between 1636 elltries showed the utilizati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