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享受如春教育 培育有根新人
——春江中心小学“未成年人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实施背景】
春江中心小学新建于2009年8月,自创建以来,学校每一个三年发展规划都对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整体的架构,明确提出:“学校德育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围绕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特点及社会的发展要求育人。”少年儿童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期,小学阶段的教育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如果能抓住时机,给予学生思想、精神的引领,为学生打上亮丽的精神底色,会为其一生奠定基础。而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文化是凝聚和激励中华儿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维系他们与祖国血肉联系的“根”。于是,学校以“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这一办学理念为总领,提出了“植根”德育课程的建设思路,以“仁、诚、勤、善、孝、礼”等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文化为“根”,将“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有根新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用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修身、立德,塑造有民族根基和国际视野的中国人,通过环境课程的营造、学科课程的渗透和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让孩子们在特色化、多元化、儿童化的活动中寻根、塑形、铸魂,达到以根养德、以根启智、以根育美、以根健体的德育功效,进而大力推进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让每一个春小学子都能立起儒雅大气之品、感恩孝敬之品、诚信责任之品、仁爱友善之品和勤奋进取之品。
【实施过程】
一、多方论证“植根”文化内涵,架构“植根”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自2009年建校以来,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循环往复的操作方式,先后邀请了国家督学成尚荣等众多专家指导,并广泛听取教职工、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需求入手,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的办学理念,并着力打造“植根”这一特色项目,积极倡导全员育人,建立了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一是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运筹全面工作。二是建立实施系统,形成了以德育处、少先队负责抓,年级组长协调抓,值周教师轮流抓,班主任具体抓,任课教师配合抓,学生干部协助抓的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三是软件系统。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把德育做成课程,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基于对新时期德育的深层思考和厘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实现课程的意义和核心价值。在我校,随着对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不断探索,德育课程意识的不断增强,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德育也从内涵上在发生着变化,学校植根特色德育课程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创新性地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类:基础性课程主要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语文、数学等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包括“春江非遗”课程;实践性课程只要指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自主开发的另一类校本课程,包括节庆课程、仪式课程、基地课程和主题课程等。通过课程化地实施“植根”特色德育,进而推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着力建设“植根”文化环境,营造“植根”德育课程氛围
浓重的文化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学校的必备条件,它对培养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把建设以“植根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为最理想的切入点。利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让学生所处的空间,处处充满“中国根”的气息,时时浸润在浓浓的“植根”氛围中,人人感受到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气息,进而促进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寻根——“春江非遗馆”。我校与春江镇政府、春江镇文体活动中心共同筹建了春江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馆内以春江风貌、人文春江、儿时玩趣、春江人家、人生礼俗、传统艺术、长江风情、春江故事等主题展示,以文字、图片、影像、录音、实物等多种形式呈现,集中展示了我镇春江女子双龙、唱春、唱凤凰、蛋雕等非遗项目,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了解春江、了解常州、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把学习、了解地方文化纳入到教育的内容之中,使春江地方文化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使春江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充分体验感悟“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从而从小培育春小学生“仁、义、礼、智、信”的中国根意识。
2、立德——“中华美德园”。走进春小校园,就走进了春小的中华美德园,从刻在地面的中国地图,到与其遥相呼应的校标,再到地面的美德故事,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最醒目的是学校的校标,雕塑底座的“根”字,寓意我们将根植大地,勤奋进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地面上,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成语故事,岳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